【热点互动第三百八十七期】后阿氏时代看巴以走向(下)

【新唐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安娜。上一集节目我们谈到阿拉法特病危的消息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以及阿拉法特如果病逝,会给巴、以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请周百川先生及韦实先生继续这个话题。

安娜:百川您好,韦实您好。

韦实:安娜您好。

周百川:安娜您好。

安娜:上一集节目中提到阿拉法特在执政期间的腐败问题,我们看到在最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个报告说:在巴解组织建立初期,阿拉法特得到十亿七千万美元的基金,可是现在不知去向?能不能跟我们谈谈这些资金来自于何方?到底又是流向那里?

韦实:其实这十亿七千万美元的基金,当时经过和谈之后,是要给巴勒斯坦建国所用的,后来经查其中有七亿多美元去向不明?这就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与此同时,有些迹象表示,这些钱很可能是在阿拉法特的手里。因为他和年轻的妻子曾经因为财产问题,最近有了冲突,他并没有把财产留给他的妻子。

其中令人怀疑的一点,就是阿拉法特对巴勒斯坦的人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行政上的领袖,更是一个复国及民族精神上的领袖。这也就是为甚么到了今天,大家在谈论谁是他的继承人会这么难,因为他在巴勒斯坦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甚至在2003年有一个总理,就是刚刚谈到的阿巴斯是温和派,阿拉法特想要设法削减他的实权,最后这位总理毅然下台。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拉法特是掌握了绝对的权利和精神上的权利,这样很容易导致极度的腐败。

大家也知道,外面传言阿拉法特在瑞士银行有户头、财产有几亿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关心的是这笔钱会流到谁的手里?会不会被巴解里的极端恐怖组织拿来做活动?是不是会影响到巴勒斯坦整个的民众?以现在来讲,贪污也是个主要问题。也因为贪污的问题,支持阿拉法特的民意下降到只有30%,比起前几年已经有很大的下滑。

安娜:我们也看到一些报导说:巴勒斯坦民众对于阿拉法特的妻子这种铺张的行为感到很不满。另外有报导说:他妻子还发表言论说:这四位候选人要活埋阿拉法特。能不能介绍一下他妻子的背景?

周百川:其实阿拉法特的妻子也是他集权主义下的直接得利者,当然她是要维护阿拉法特,像俄罗斯有个新闻社宣布阿拉法特已经死亡,但是他的妻子不承认这件事,而且还表示阿拉法特一定会健康的康复,回到巴勒斯坦。我想她会这样讲也不奇怪,因为她自己是直接的受益者,而且所拥有的财富是相当的可观。就像阿拉法特在法国的一栋豪华别墅,转到他妻子的名下,其价值达五百多万美元。

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苦难的巴勒斯坦领袖,要使人民获得更好的生活,重新建立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真的很难想像,国家还处于这样战乱的时候,一个国家领导人能这样的挥霍,这也是韦实刚刚谈到了他的民意从原来的非常高一下子下降到30%,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声名狼藉,我想这是直接的原因。

安娜:在巴、以和平进程中有一个很知名的计划,就是“单边行动计划”,您觉得沙龙政府会不会继续推动这个计划?

周百川:先介绍一下这个计划的背景,首先在中东巴以问题上,一个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大家都在争耶路撒冷。但是耶路撒冷既是以色列方面的底线,也同样是巴勒斯坦的底线。一边是要拿回阿格萨清真寺,这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但是另外一边的犹太人教的发源地和圣殿都在那里,所以耶路撒冷圣城的地位,对双方来说都是处于胶着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的沙龙是个铁腕作风的总理,他上台以后就想解除以色列不断的受到炸弹、人质的袭击和零星的游击队攻击状态,他想要维持长久的和平。在加沙地带,他就考虑以色列要从那里撤军,撤军的前提条件就是:在过去四年中,他也积极推行动用以色列非常先进的军事力量,彻底打击像哈马斯组织这样的组织,对当地的恐怖组织进行扫荡;另外一方面,也要求和阿拉法特和谈:我可以从加沙撤军让给你,但是你一定要保证我大后方不会再继续遭受加沙组织的攻击。

但是一旦阿拉法特如果去世,就会带来两种变化:一个就是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乘胜追击,沙龙政府可以继续推动他的计划;另外一个可能是阿拉法特在的时候的相对平衡会被打破,很可能那些激进组织和恐怖组织,会抓紧这个机会拿下加沙,为巴以问题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冲突,这两种可能都会存在。

安娜:韦实,我们现在看到情势还是比较复杂,您觉得巴以和平会不会峰回路转?

韦实:以我个人来看,在巴勒斯坦这边出现动荡或分裂的机会会比较大。我认为以色列可能不会在最近去执行“单边计划”。因为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下,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如果在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巴勒斯坦内部的各个派系联合起来,让这个矛盾更加的扩大。在各个派系冲突之间,以色列如果再经过一段时间,能够使加沙地带维持一个秩序,反而是巴勒斯坦人民所乐意见到的事情。

很可能以色列会利用派系之间的争端,来扶植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未来巴勒斯坦领袖,在这样的乱世中,这是以色列非常乐意见到的。在巴勒斯坦各个派系间没有取得共识前,很可能在以色列不会有太大的动荡,而巴勒斯坦地区恐怖份子小规模的冲突或是更大的暴力事件,这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安娜:巴以局势除了巴以双方之外,还有甚么样的国际力量可以左右巴以局势?

韦实: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整个阿拉伯联盟及美国当时是支持巴勒斯坦。经过第二次、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阿拉伯联盟逐渐的在退出,但是还是在幕后支持,比如给巴勒斯坦提供资金、扶植他们的武装力量,但是直接的武装这几年已经不可能了。随着伊拉克萨拉姆政权的倒台,伊朗也是内忧外患,埃及早从中东战争中脱身出来,所以说来自阿拉伯联盟的压力并不会很大。

现在有两个很主要的力量,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在以色列、巴勒斯坦这边,中国、俄罗斯在背后的干预是有可能的。因为中国和以色列有一个很大的渊源,虽然说中国的官方媒体是支持巴勒斯坦,但是以色列人因为当年中国在上海租界,曾经是上海接待了几万名的犹太人,所以当年中国对犹太人是有很大的恩惠,现在中国的军事技术,比如说预警机都是从以色列引进。实际上中国和巴勒斯坦、以色列之间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主要的启动力量还是在美国,但是也不能小看其他国家在利益当中所起到的平衡作用。

安娜:我们知道美国在柯林顿政府期间,柯林顿花了很大的力气来促进巴以和谈,现在的布什政府对巴以局势有甚么样的政策?

周百川:我觉得柯林顿政府当年是推行“以土地换和平”这样的概念,也就是大家在土地问题上互让一步,以确保整个地区的和平,这样使两个国家都能持续的发展,就是把彻底解决问题留到以后,至少先换得一个暂时的和平。

但是很显然后来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这个计划后来也没有谈成,在布什上台以后,布什我们知道他的背景是共和党中属于比较强硬派。他们对于中东问题的观点,有一个著名的时政评论家叫巴卡里亚(音)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不久,他在《新闻周刊》上写了一篇专门的评论:有关中东问题不可能有任何的妥协,美国任何的绥靖政策,都只会让巴以地区激进的恐怖份子认为他们的恐怖手段取得了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现在小布什连任了,在解决伊拉克问题之后,很显然解决巴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美国的犹太人为数众多,掌握了媒体、政府、金融机构各方面的势力。当然他们对于以色列在经济上、道义上各方面的支持,都是源源不断。布什政府在摆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我想也会用比较强硬的手段,继续来推行以土地换和平,而不只是一味的只是和谈。

安娜:如果阿拉法特去世的话,您认为美国的政策会有甚么样的变化?

韦实:谈到变化,我们首先看到以前柯林顿时代,他把中东问题视为他外交政策上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一直在推行双边和谈,就是以土地换和平来达到一个和解;而布什政府对以色列是一个比较强硬的打压政策,他虽然默许了以色列包围阿拉法特的官邸,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制衡,现在以色列已经大规模的执行他的“单边行动计划”。

美国对巴勒斯坦也提出了三条:首先要阿拉法特结束独裁,第二要民主选举,第三要根除腐败。在阿拉法特退下之后,换新的人上来。我觉得可能要看布什政府下一步是否把重点放在这个上面,目前布什的班底是把亚洲的朝鲜当在是第一要务,而不是中东问题。

如果巴勒斯坦换了一个比较温和的接班人,他能够走向民主化,我想美国会对以色列有一个更严厉的作法。但是如果是换一个激进派的上来,可能美国会将重心放在以色列,一个更大的行动范围。实际上美国的态度完全取决于谁是巴勒斯坦的下一任领袖?

周百川:确实如此,而且对美国来说,不是推行民主的温和派政府,就是更强硬的配合以色列,默许以色列进行更强烈的军事行动。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化解一些历史上的冤怨。

为甚么会这样说,因为我们在1982年以色列进驻了黎巴嫩,军队已经直接占领,美国当时也进行斡旋,美国答应要保护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同时要求以色列从当地撤军。但是后来很不幸的是巴勒斯坦的民众在黎巴嫩的难民营里遭到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导致了两次非常大,特别是在海地的美国军事基地遭到汽车炸弹攻击,有240多名美国人死亡。因为这样,美国和巴勒斯坦之间有很多的历史冤怨,如果在阿拉法特死后,美国如果能抓紧这个机会,能够用安抚的政策来化解这个历史冤怨,我想对美国本身的利益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安娜:各位观众,感谢您收看这次的热点互动节目,我们下一集节目再见。

希望您对我们的节目提出宝贵意见,并参与我们的热线节目。

联系电话:1-(212)736-8535

联系邮件:[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