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還是國會擴權?立院爭議一次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3日訊】台灣立法院昨天(5月21日)繼續審查國會職權法相關法案,有21條條文二讀通過,引起哪些方面爭議?學界為何擔憂條文違反憲法,帶您了解。

立法院議場內,布條林立,一邊寫著「國會改革」,一邊則是反對「國會擴權」,歷經15個小時,朝野僵持角力,有21條條文被通過。

其中受到爭議的部分包括,增訂藐視國會罰則,規定官員不得反質詢,有虛偽陳述者,將被追訴刑事責任。被質詢者如果違反規定,可處2萬元至20萬元罰鍰。

法案也賦予國會調查權,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於五日內提供相關文件、資料及檔案。如果拒絕提供,得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得按次處罰。

另外,還有總統上任一個月內的國情報告,應進行即問即答;人事同意權記名投票,審查期間不得少於1個月,被提名人違反規定,得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他們試圖說,這是改革法案,我們將嘗試進行一些改革。但不是的。因為某些法案的內容違憲,非常違憲。」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接受英文新唐人訪問時擔憂,這次修法擴張立法權、干預司法權、架空監察權,他還認為,可能會洩漏國家或外交機密。

蔡榮祥:「這些改革法案通過之後,立法院就會變成一個毫不妥協的部門。濫用權力並侵犯其他部門的權力。這就是我們非常擔心的事情。」

另外,花東交通三法,估計總預算超過2兆元,等同中央政府一整年總預算規模,蔡榮祥也質疑,立法院正破壞行政權編列預算的專屬權力。

24日、28日,立法院將繼續進行表決大戰。

新唐人亞太電視胡宗翰、李翊弘、陳真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