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 專家解讀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3日訊】中國經濟低迷,房地產面臨崩盤危機。近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示警,要嚴防地產和地方債等金融風險。但評論認為,中國的金融風險岌岌可危,中共很難挽救頹勢。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及房地產市場崩塌的影響,中共金融風險大增,危機加劇。

5月21日,中共官員在北京召開「全國地方黨委金融辦主任會議」,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及副總理何立峰,分別針對所謂的「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書面批示及現場講話。

李強在批示中宣稱,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要完成所謂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改革任務,強化地方金融機構日常監管,還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危險有三個,一個是房地產;第二個是地方債;第三個是中小銀行機構。而且這三個風險內部是貫穿在一起的。核心就是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是把地方債、把中小銀行機構都拖進來了。當局也認識到這個問題。」

何立峰在會上也聲稱,各地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目標,要直面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目前我們看到它現在防範的包括房地產市場,它是跟中國整個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面來說是全國性的,地方債務也是全國性的。房地產的債務裡面也包含了中國現在數額龐大是GDP接近兩倍的企業債務,所以它整體風險的影響是來自於它已經超過了GDP三倍以上的整體債務水平。所以應該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非常高危的狀態。」

何立峰示警,當前各地要做好房地產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等相互交織風險的嚴防嚴控。

王赫:「那麼相對來講的話,對於地方債,中共目前在努力的化解,其實化解起來也是飲鴆止渴。它就是說發行新債,發行長期債,置換短期債,發行新債的利率比較低,把過去的高利率把它換掉。這就等於把地方債的包袱轉嫁給了銀行,其實它只會讓地方中小銀行的機構更快的爆雷。」

當局還要全面加強所謂的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強化中小金融機構監管。

黃大衛:「第三方面說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其實情況跟地方債務基本上相同,絕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地方的都是跟官僚體制,跟體制內一樣,他們大部分都是行政官僚,所以他們要對抗金融風險,要緩解風險,但是這個東西會不會這樣實施的話,我們可能看來目前看來是困難重重的。」

目前,中國大規模的房地產蕭條,正在削弱投資和消費,拖累整體經濟增長。

中共的銀行體系也正在面臨著來自房地產市場泡沫消退,以及地方政府償債困難的夾擊。

黃大衛:「所有經濟體都必須要遵從一定的經濟規律,所以現在是說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的話,對整個社會,無論是過去四、五十年開放和發展的成果消失之外,對於整體的經濟活動,到民生,到社會保障各方面,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和顛覆,對整個社會的破壞力是非常巨大,不亞於一場戰爭或全國性的災難,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毀滅性的影響。」

為挽救瀕臨崩潰的房地產經濟,中共當局日前推出了規模空前的救市措施,但外界普遍認為,新措施如果不能阻止樓價和經濟繼續下行,後果將更嚴重。

王赫:「如果金融危機爆發的話,整個中國經濟就要崩盤。中共現在是利用它掌握的全部資源在壓制金融風險。那麼它目前這個做法就是說,它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基本上是失效的。房地產在中國的體量太大了。那麼現在問題,這個房地產整體的價格還在下行,而且現在還不知道底在哪裡。那麼這個事情房地產它挽救不住。」

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金融風險岌岌可危,即使有中共政府為金融系統背書,也無法挽救頹勢。

編輯/孟心琪 採訪/常春/王明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