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報完整版】中國留學生面臨斷供 如何面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2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歡迎收看新唐人快報,我是天心。

今天是美東時間5月21日,星期二 。訂閱新唐人,了解最新要聞。

今日焦點:耶倫訪歐 呼籲美歐團結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台灣立法院審議擴權法案 3萬人場外抗議;中共制裁前美議員加拉格爾 跨國議會聯盟回應;中國中產家庭經濟受重創 中國留學生面臨斷供;

耶倫呼籲美歐團結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週二(5月21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前往意大利參加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的途中,在法蘭克福發表講話, 她表示美國及西方盟友必須「團結應對」中國過剩的製造業,否則他們本國的行業將面臨風險。

耶倫強調,美國無意執行反華政策,但中共的行為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

她說:「當我們坐在這個房間裡時,中國(中共)的產業政策看起來似乎很遙遠,但如果我們不採取戰略性的、團結的方式做出反應,我們和世界各地企業的生存能力或將面臨風險,對中低收入國家以及全球工人的支持,對於全球經濟的實力是至關重要的。」

在耶倫發表上述言論的一週前,白宮對中國科技產品包括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礦產等產品大幅加征關稅,其中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太陽能電池關稅從25%提高到50%,鋰離子電池從7.5%提高到25%。她表示,關稅上調是「戰略性和有針對性的舉措」。

美國此舉將保護賓夕法尼亞和密歇根等州的工業,該地區的藍領階層是總統拜登和共和黨人川普爭取的對象,這些搖擺州的選民將在今年的美國大選中投下關鍵一票。

耶倫4月份訪問北京時發出的警告,中國大量的製造業補貼或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德國總理朔爾茨、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表示支持。

雖然歐洲支持反對中國過剩產品傾銷,但在美中不斷加深的貿易緊張局勢中,歐洲希望尋求中間立場。

歐盟有些人士認為,拜登政府的《通脹削減法》刺激了對美國製造業的投資,但損害了歐洲的利益,耶倫回擊了這種說法。

耶倫表示:「我們不僅僅在國內創造機會。到2022年,美國與歐盟的綠色能源產品貿易額將超過20億美元,歐洲國家可以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導者。」耶倫還呼籲美國和歐盟在關鍵礦產方面加強合作,稱兩國的供應鏈目前「過度集中在中國」,並呼籲進行多邊開發銀行的發展 。

【台立法院審議擴權法案 3萬人場外抗議】

5月21日,台灣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民黨、民眾黨所提的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法,並通過了二讀。當天上午,場外有40個民團集結,並提出五大訴求,要求法案退回委員會重審。截至當地時間21時10分,主辦單位宣布現場抗議人數達3萬人。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曾建元說:「國會是台灣的國會,不是國民黨也不是共產黨的國會,你要聽台灣人民的聲音,不是聽北京的聲音。」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在晚間特別到場宣講,他說,中共已對台透過3形式發動戰爭,包含軍事戰、輿論戰、法律戰。

曹興誠指出,軍事戰就是指透過軍事武力讓台灣害怕妥協,輿論戰就是利用與中共友好媒體名嘴,污衊有名望的人,台灣不會要破壞中共現況,但中共卻每天破壞台灣現況。

曹興誠表示,至於法律戰,與中共友好者取得立法院多數,想擴充立法權壓制行政權等,據他香港友人稱目前在港都不太敢亂說話,若藍營立委希望台灣保持現狀不要讓中共統治,就不要讓立院變成中共狗腿,呼籲群眾若藍營立委仍執迷不悟,希望有所抗爭。

由於不滿「藍白」強行闖關國會擴權法案,多個民團在立法院外抗議。民團質疑,為什麼一系列法案要急著在5月20日前通過,而在野最大黨現在與中共的關係,令他們擔憂。

儘管天氣不佳,民眾仍冒雨從青島東蔓延到中山南路。群眾高舉「沒有討論 不是民主」等標語,多位政治人物、知名人士到場。

截止當地時間19時05分,主辦單位經民連宣布,現場抗議人數達1.5萬人;20時10分,抗議人數達1.8萬人;21時10分,抗議人數達3萬。

立法院害怕太陽花再現,總務處緊急公告,21日下午5時起,陸續封閉本院周邊部分出入口,禁止人員及車輛進出。

【中共制裁前美議員加拉格爾 跨國議會聯盟回應】

週二(5月21日),中共外交部宣布對美國眾議院「對中共委員會」前主席麥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進行制裁。此舉正值賴清德就職台灣總統的第二天。

中共外交部宣稱制裁的理由是,加拉格爾近年來頻繁採取「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侵犯中方利益的言行」。但外交部沒有列出到底哪些言行觸犯了中共利益。

中共外交部宣稱,將凍結加拉格爾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它各類財產;禁止這位前美眾議員進入中國境內;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加拉格爾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加拉格爾當天就此發表聲明, 呼籲國際社會繼續揭露中共對內日益嚴重的獨裁鎮壓和對外侵略行為。

他表示,「這些制裁至少揭示了有關中共和新冷戰的兩個重要事實。 首先,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永遠偏執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它完全致力於與西方憲政民主、普遍人權和言論自由等所謂外國敵對勢力進行「長期鬥爭」並要取得勝利。 其次,中共和美國在道德上不存在對等性。我們制裁中共官員實施種族滅絕和販運致命的芬太尼前體化學品,他們制裁美國官員是因為這些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或在追求真相。」

加拉格爾表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年多來,中共及其在美國的辯護者一直批評我前往台灣而不是中國。 現在,我不被允許進入中國境內。 相反,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回到台灣,討論如何促進台海和平與穩定。」

加拉格爾還在聲明中強調,「當中共試圖壓制自由捍衛者的聲音時,我們應該繼續揭露中共對內日益嚴重的獨裁鎮壓和對外的侵略行為,並堅定地促進美國及其盟國的安全、自由和繁榮。」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週二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表達了對加拉格爾的支持:「IPAC聲援前成員麥克‧加拉格爾,他因有效領導了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共產中國)構成的挑戰,而受到北京不公正制裁。我們知道,這些制裁無法阻止他開展重要工作。」

在大陸微博上,也有不少調侃和質疑:「完了 再也不能來吃老北京炸醬麵了!」「在我國有啥資產?」「不能在中國買房了 !」

還有微博網友表示:「不痛不癢!」「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是堵國內的嘴。估計他在我國也沒資產,本人和內企也沒什麼合作。」

代表威斯康星州的聯邦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於4月19日離任。他在離任前擔任眾議院「對中共委員會」(全稱「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

幾天前,加拉格爾正式加入華盛頓特區的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成為傑出研究員。

加拉格爾一直是中共的強硬批評者,也是台灣的堅定支持者。加拉格爾還引導「對中共委員會」對北京入侵台灣進行沙盤推演,未雨綢繆提出應對中共的政策。他也是美國封殺TikTok法案的推動者。

今年2月,加拉格爾率團訪問了台灣,會見了時任總統蔡英文和時任副總統(現總統)賴清德。加拉格爾當時表示,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都會儘一切所能來深化台美之間的關係。他指出,這次他率跨黨派議員訪問團訪台,想要傳達的是,中共若做出侵略台灣的決定,一定會失敗。

【中產家庭經濟受重創 中國留學生面臨斷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在海外面臨父母「斷供」的問題。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擁有家族企業的中產階層受到重創 ,家庭經濟已經不堪重負,而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和學費開支巨大。斷供後海外留學生何去何從,備受關注。

近兩年來,大陸各大社交平台上,富二代家族企業倒閉,留學斷供等相關實例頻頻被曝光。

近期,《ELLEMEN睿士》報導了一名中國富二代留學生小J,被家裡斷供後發生的故事。

小J是安徽人,原本家境優渥,家族經營著工廠。小J一直以來悠然度過留學時光。

然而2022年,小J家族生意受到嚴重打擊。小J不得不自立更生以維持自己在英國的博士學業。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小J開始自救。她先是搬離了原本獨居的單身公寓,與人合租以節省開支。

接著小J開始尋找各種兼職工作,以賺取生活費和學費。小J瞄準同為富二代留學生市場,繞過代理商,開始代寫論文業務,還做校對和文書修改,中間穿插一些口語陪練的業務。為了賺英鎊,小J還去應聘英國的餐廳服務員和酒吧調酒師。從衣食無憂到獨自謀生,小J認為這是人生的體驗。

極晝工作室官方澎湃號曾報導,中國留學生小穗過去二十年的人生順遂到易如反掌,高中在美國,大學去了加拿大,沒有國內教育的過多的管束,小穗有足夠的資本享受充沛的自由。她讀的大學學費一年三十多萬人民幣,她獨自住一間月租人民幣上萬的房子,還有一隻小貓。貓糧直接買寵物店最貴的,夜晚在朋友的德撲牌局豪擲三萬現金,突然想去波士頓就隨手買張第二天的機票。她自如地遊走在各式社交場。

2023年7月,小穗得知家庭變故,情況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其家族企業是做高新科技的,還是上市公司。

小穗說,疫情期間,公司生意變得很艱難。沒有開單,工資一直要支出。她的父親還以為疫情過後,公司會好起來。但是資金鏈最終在2023年出現問題。當年過年的時候公司不得不裁員。

當時她爸爸說,如果我們家不行了,你休學一個學期可以嗎?她的第一反應是不信。小穗說自己萬萬沒想到留學斷供斷到自己頭上。

小穗決定暑假先回國,面對未知的現實。她開始有意切斷加拿大的社交關係。這個變故成了她的祕密,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她在社交媒體的小號上發洩著情緒。有時候她覺得自己快承受不住了。

她感慨,疫情三年,經濟低迷無差別地蔓延到了一些中產家庭。有家庭投資餐飲業幾乎賠光了,還要繼續填窟窿;有家裡做工程的,項目少了,原來拖欠的工程款收不回來;有人家裡的長輩因為生意上的事身陷囹圄,還有的因為老人生重病,投入太多救治成本,加上進出口、消費低迷,家裡的服裝生意更加不堪重負。

身陷危機的中產家庭不得不做出選擇。因為高額的成本,留學成了首先被割捨的選項之一。

中共在疫情三年中的極端封控,導致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因家庭財富縮水而陷入經濟困境。去年以來,大陸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上,頻頻曝光富二代「留學斷供」尋求幫助的故事。

教育諮詢公司清柚教育(Cheersyou)告訴彭博社,在疫情前,中國留學生很少出現問題,但最近接受諮詢的學生中至少有10%的人因資金不足而改變留學計劃。

好的,鎖定最新要聞,請訂閱新唐人快報,不要忘記給我們留言、點讚,我們一起傳播真相。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新特人快報》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