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前融券量突暴增 涉事頭部券商及企業被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4月15日訊】中國兩大頭部券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及知名鈦白粉生產企業中核華原鈦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核鈦白),近日同時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因是涉嫌違規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公司融券量在增發前詭異突增10倍。

當地時間4月12日晚間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同時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發來的《立案告知書》,因為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公司已被證監會立案。據悉,與上述兩家頭部券商一同被調查的,還有中核鈦白的實際控制人王澤龍。

(网页截图)

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4月14日報導,中核鈦白曾於2023年3月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52.88億元,發行價為5.92元/股。其中,中信證券是該項目保薦機構,海通證券是該項目16家認購對象之一,其認購金額為5.47億元。上述認購對象的定增認購股票鎖定期為6個月(即2023年3月9日至2023年9月8日)。

中核鈦白公司去年10月披露的非公開發行股票解除限售暨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則顯示,公司向王澤龍非公開定向發行4.6億股,發行價格為3.46元/股,限售期為新增股份上市之日起36個月(即2020年9月30日至2023年9月29日)。

而通過對比研究中核鈦白融券數據、轉融券數據、定增時間等,陸媒發現,在中核鈦白定增股票上市前後以及解禁期前後,上市公司的融券量出現了異常表現。

首先,在中核鈦白定增前,上市公司融券量突然激增約10倍;在鎖定期解禁前後,融券量峰值則出現大幅下滑的現象,融券償還量與淨賣出量則幾乎持平;

其二,在增發過程中,中核鈦白員工持股計劃曾在去年參與轉融通,同神祕有券對象通過轉融券融出大量上市公司股票。

報導援引業內人士的分析指出,這一數據變化與市場上的「定增+做空」套利模式十分相似:定增前借券,解禁後用認購股還券。

應該注意的是,在2023年10月14日,滬深北交易所發布了《關於優化融券交易和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相關安排的通知》,明確規定「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戰略配售股份,以及持有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讓的大股東或者特定股東減持股份等有轉讓限制的股份的,在限制期內,投資者及其關聯方不得融券賣出該上市公司股票」。

《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提到,去年10月20日,曾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向中核鈦白提問:大股東有沒有參與轉融通業務?中核鈦白當時明確予以否認。

此外,中核鈦白曾於2023年10月13日發布了關於收到王澤龍出具的《關於自願不減持公司股份的承諾函》的公告。

根據這份公告,股東王澤龍持有的公司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將於2023年10月17日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而基於對公司未來前景和長期投資價值的充分認可,王澤龍自願承諾:自2023年10月13日起6個月內(即2023年10月13日至2024年4月12日),如公司股價低於13元/股,其不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

報導詳細列舉了在中核鈦白增發前後的一系列異常現象及詳細的相關數據後,援引多位投行人士的分析指出,從中核鈦白融券量、轉融券時間來看,這類似於過去市場上的一種「定增+做空」套利模式:定增前借券,解禁後用認購股還券。

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和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投行總部總經理進一步對這一模式進行了拆解:通常融券和定增是同步進行,因為定增是折價認購,所以「不管下跌還是上漲,在一開始有折價的時候,認購方的收益就已經鎖定了」。

王懷濤律師表示,還券周期和定增解禁周期同步,用認購股去還券就有少則幾個點,多則十多個點的收益。「定增+做空」套利模式的風險點恰好在於還券周期和定增解禁周期是否一致,如果時間湊不攏,股價漲跌就會影響收益鎖定。

王懷濤進一步指出,以前定增解禁期是在一年半甚至更長時間,鎖定期長其實不好進行這種套利模式的操作。現在縮短到半年,正好和融券周期的合約時間大致匹配,讓「定增+做空」套利模式有了操作空間。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