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疲弱 貨幣寬鬆政策下資金空轉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3月26日訊】《華爾街日報》報導,最近兩年,中國的實體經濟復甦乏力。在企業和消費者貸款需求持續疲軟的情況下,中共當局不斷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的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去發揮作用,「資金空轉」現象日趨嚴重,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

所謂「資金空轉」是指資金一直在金融體系內流轉,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從而產生銀行利差收入和貨幣總量虛增的現象。

去年年初,為提振疲弱的中國經濟,北京當局多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並引導貸款利率降低。之後,雖然中國的銀行裡資金的流動性得到了增強,但企業和消費者貸款需求依然疲軟,導致大量現金存款閒置在銀行中,造成資金在金融系統及銀行系統中空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不久前,中共的全國人大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對金融工作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承認貨幣資金在銀行間空轉,或在銀行與大企業之間輪流轉,面向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渠道不暢。

上週四(3月21日),在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回應媒體記者提出的「如何防範資金空轉現象」的問題時,聲稱央行正在加強監測,並聲稱,防範資金空轉的效果「已經在顯現」,但他並沒有對此提供任何具體細節予以佐證。

在宣昌能這次講話之前,中共央行曾於3月15日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維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MLF操作,從中國銀行系統淨回籠資金940億元(人民幣,下同)。

對此,《華爾街日報》在3月25日的報導中分析指出,央行罕見採取資金淨回籠的行動表明,政府部門對近期注入流動性所帶來的「投機風險」產生了警惕,「因為流動性刺激舉措似乎促成債券市場反彈,卻沒有支撐中國經濟」。

經濟學家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通貨緊縮壓力、房地產行業的長期低迷和股市的大幅下挫打擊了市場情緒,表現出來就是企業和消費者的貸款需求持續疲軟。而只要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得不到改善,借貸量就不會回升。

為中國投資者提供綜合性服務的平台「格隆匯」今年2月初曾發表專欄文章,討論「如何理解『資金空轉』及其影響」的問題。

此文指出,中國近年來已多次發生「資金空轉」的情況,這與中國現行的貨幣政策體系、金融資源配置體系和國企隱性擔保現象有關。主要問題則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中國的政策利率存在長短端利差,為信貸需求不足時期金融同業空轉套利提供了前提條件;

其二,數量型調控要求銀行信貸增速達到既定水平,而信貸需求不足時期,銀行會以超低利率進行票據貼現,為企業套利提供了空間;

其三,中國的直接融資比重不足,間接融資難以實現資金供需在全市場範圍內的匹配,為多層嵌套套利提供空間;

其四,國企隱性擔保尚未消除,國企在融資成本上具備優勢,可能通過轉貸資金或購買高息理財進行空轉套利。

文章預測,下一步監管機構會加強對貸款用途的審查,也不排除會進一步降準降息。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