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中共1號軍令遁形  現更多詭異

2024年,應由習近平簽署的中共軍委1號命令,連續第二年沒有對外公開。中共軍委的1號軍令,一般是陽曆新年過後向全軍發布的開訓動員令,2023年和2024年都未公開。中共軍網自行宣傳各類訓練,編得天花亂墜、漏洞百出,但真正的熱點內容卻諱莫如深,現出諸多詭異。

1號軍令有何端倪?

2023年12月28日,習近平簽署命令、發布《軍隊運輸投送條例》,稱「聚焦備戰打仗……落實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後勤要求」。然而,2024年中共軍隊開訓的1號軍令卻未見公開報導。

1月3日,中共軍網報導《全軍部隊新年度軍事訓練拉開帷幕》。中共軍隊開始了2024年的訓練,只是不肯公開軍令。同日,中共軍網又報導,《部隊新年度軍事訓練一線見聞:沙場風雷動 練兵氣如虹》。文章稱,「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到了吃勁奮鬥的攻堅期,全軍官兵必須起步就是高標準」。

該文應透露了1號軍令的部分內容。軍隊正在大整肅,中共軍隊運作必然受阻,因此不得不稱「吃勁」。一些高級將領確定落馬,還有一些軍工企業官員落馬,腐敗案應揭開了火箭軍導彈研發、生產、評估和交付中的嚴重質量問題,中共不得不提「高標準」。

1月4日,中共軍網報導《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文章稱,「要善於從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要注重防範和化解政治風險,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及時消除各種政治隱患。」

這應是中共軍委1號軍令的另一項內容,體現了習近平對軍隊不穩的擔憂。

1月6日,新華社發出文章《鍛造能打勝仗的班子》。文章稱,「黨委領導備戰打仗,是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在作戰領域的集中體現……軍隊各級黨委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真正使黨委成為備戰打仗的『領頭雁』。」

習近平對軍隊各級主官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要更多依靠政工幹部。這樣的論調,反過來也會令各級軍官心灰意冷,失去對軍委主席的信任。

1月5日,中共軍委印發《關於軍隊基層黨組織精準規范運用「第一種形態」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功能作用、強化官兵日常教育管理監督……關口前移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持續純正部隊政治生態。」

中共把監督各級官員的辦法,也用在了普通官兵身上,極度擔心基層發生兵變。雖然中共軍委1號軍令未公開,但核心內容已曝光,軍隊近期的動作也耐人尋味。

2024年1月3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CVN 70)艦隊和菲律賓海軍在南海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聯合演練,一架菲律賓海軍直升機降落在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的甲板上。(菲律賓武裝部隊)

中美菲海軍在南海的新年對峙

1月3日,美國和菲律賓海軍按照計劃聯合演習,地點在菲律賓200海里以內的南海專屬經濟區內,菲律賓稱其為西菲律賓海。美軍出動了卡爾文森號航母(CVN 70)艦隊,包括航母一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二艘。菲律賓海軍出動了三艘艦艇。

同日,中共宣布《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位南海海域進行例行巡航》,但沒有透露細節。

菲律賓軍方公布,1月3日黎明,當菲律賓艦艇抵達指定演習區域時,發現中共海軍一艘054A型護衛艦(570)在附近。菲律賓海軍艦艇呼叫表示,中共艦艇正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航行,並詢問其意圖。中共艦艇回應,「570號軍艦在我領海進行合法活動」。之後,中共軍艦不再回應無線電呼叫。上午8點,中共海軍另一艘052D型驅逐艦(174)也出現在演習區域。

2024年1月3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CVN 70)艦隊和菲律賓海軍在南海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聯合演練。中共一艘054A型護衛艦(570)在距離菲律賓船隻4海里處。(菲律賓武裝部隊)

菲律賓軍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現場的相關圖片和視頻(點擊這裡)。1月4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稱菲美在南海的演習是「軍事挑釁」,並稱「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共軍艦進入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卻假稱在「領海」內活動,自知站不住腳,只能含糊其辭地回應,但又要維持與美國對抗的姿態。

2024年1月3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CVN 70)艦隊和菲律賓海軍在南海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聯合演練。中共一艘054A型護衛艦和一艘052D型驅逐艦現身跟蹤。(谷歌地圖/大紀元製圖)

中共山東號航母和「空中兵力」為何不見?

中共號稱「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但現場只看到了二艘中共軍艦,沒有看到「空中兵力」。美菲演習地點靠近菲律賓,距離中國大陸距離較遠,即便中共戰鬥機勉強能靠近,受油料限制,短時間內也需要趕快返航,何況面對美軍大批航母艦載機、特別是F-35C戰鬥機,中共戰機若長途奔襲,顯然處於劣勢。

2023年12月14日,中共二架轟-6轟炸機進入日本海,與俄羅斯轟炸機匯合,共同返回東海。中共出動了殲-16在內的七架戰鬥機在東海不同區域接力護航,證實作戰範圍有限。

美菲演習結束後,1月5日,美軍航母卡爾文森號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訪問,按照6個月的正常部署時間,卡爾文森號應部署到2024年4月中。

中共山東號航母未見出動。2023年,山東號二次往返台灣海峽,三次經過巴士海峽短暫進入西太平洋;但2024年伊始在南海的「例行巡航」中,隸屬南海艦隊的山東號卻未出現,沒能展現「海空兵力」,可見實際戰備水平。當然,南部戰區的詭異還不只這些。

2024年1月3日,一枚來自緬甸的炮彈落在接壤的雲南鎮康縣南傘鎮爆炸,五名受傷民眾被送到醫院治療。(視頻截圖)

緬甸炮彈炸傷雲南居民 中共南部戰區沉默

1月4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昨天有媒體報道稱,一枚來自緬甸的炮彈落入中國雲南省南傘鎮並爆炸,造成多人受傷。你能否介紹更多情況?是否有中國公民傷亡?

發言人汪文斌稱,「中方高度關注近期緬北衝突態勢,對武裝衝突造成中方人員傷亡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本國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2023年11月24日,一支中國車隊在邊境緬甸一側的木姐鎮(Muse)遇襲,約120輛起火燒毀。中共南部戰區宣布在邊境演訓,稱「時刻做好應對各類突發情況準備,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邊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大約40天後,緬甸炮彈落到雲南境內,中共南部戰區竟毫無反應。據報導,至少有二枚炮彈落下,其中一枚落在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當場炸傷多人。

中共至今沒有公開傷亡情況,中共南部戰區高調派軍艦到菲律賓專屬經濟區海域跟蹤美菲演習,但對雲南發生的傷亡事故卻保持沉默。中共支持緬甸軍政府,又和反政府武裝有勾連,若炮彈是中共製造、提供的,就更加諷刺了。中共南部戰區保證不了邊境居民的安全,這次更尷尬。

2024年1月3日,日本正在地震救援之際,中共兩艘軍艦穿越日本島嶼間的狹窄海峽進入太平洋。(日本防衛省)

日本地震 中共軍艦繼續穿行

新年第1天,日本遭遇地震。1月3日,中共總理李強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出慰問電。此前,類似慰問電多數由習近平發出。

李強發出慰問電的同日,1月3日,中共海軍一艘現代級驅逐艦(136)和一艘054A型護衛艦(533),從東海穿越日本奄美大島和橫島之間的狹窄海域,進入太平洋。中共沒有幫助救災,卻派軍艦穿越日本島嶼,再次擺出威脅姿態。

中共軍方未公開這次行動。2023年底,中共沒有按照慣例出動大型艦隊,在日本週邊進行聖誕攻勢演練;2024年一開始,似乎有匆忙補課之嫌。中共出動的二艘軍艦隸屬東部戰區,在類似演練中常扮主角的北部戰區卻沒有動靜,不知中共軍隊整肅是否波及到了北部戰區。

2023年12月29日,中共免去九名將領的人大代表資格,包括南部戰區海軍司令鞠新春。南部戰區海軍司令換人,軍艦仍在出動;北部戰區海軍似乎無事,卻按兵不動。東部戰區海軍臨時頂替,但派出了落伍的現代級驅逐艦,更像在應付事。東部戰區海軍面對台海已勉為其難,再要兼顧日本,實屬捉襟見肘。

東部戰區空軍新年出動較少,更多以氣球攻勢代替,幾乎每天都操縱氣球飛躍台灣上空。

2023年12月27日,美軍驅逐艦拉布恩號(DDG 58)穿越紅海的曼德海峽,參加保衛紅海航道安全的「繁榮衛士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美國海軍)

亞丁灣的尷尬

1月2日,中共軍網報導《中國海軍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護航綜述》,號稱「累計為7200餘艘中外船舶護航」,自稱是「亞丁灣海域一支重要的和平力量」。

中共在紅海的吉布提設立了軍事基地,定期派出小型艦隊輪替遠航訓練,假稱反海盜、維持和平。然而,中共的宣傳話音剛落就露餡了。

1月4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與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日本在內的十多個國家昨天發表聯合聲明,敦促也門胡塞武裝立刻停止在紅海的攻擊。請問中方為什麼沒有加入聲明譴責胡塞武裝?

發言人汪文斌僅稱,「中方一貫主張維護國際水道安全,反對襲擾民用船隻……各方都應為維護紅海水域航道安全發揮建設性、負責任作用。」

亞丁灣目前很危險,也門胡賽組織不斷發射導彈、無人機,還出動小艇發動攻擊。假如中共海軍真在亞丁灣維持和平,應立即加入盟軍行動,但中共沒有這樣做,也不譴責胡賽組織的攻擊。中共在中東攪局的真實態度一覽無餘。

1月5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白宮週四表示,朝鮮最近向俄羅斯提供了彈道導彈和發射裝置,用於莫斯科對烏克蘭的戰爭。鑒於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之一,且在烏克蘭問題上多次呼籲停火,中方對此次武器轉讓持何立場?

發言人汪文斌假稱「不掌握」情況。

還有記者問:朝鮮今天向韓國西部海域方向發射炮彈。請問中方支持還是反對朝鮮的舉措?

汪文斌沒有譴責朝鮮,反稱近期「有關方之間對立加劇……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

中共軍隊內部陷入混亂,但仍在四處虛張聲勢地挑釁、攪局。中共號稱維護國家安全,但雲南百姓受害,中共卻默不作聲。中共軍隊沒有保家衛國,卻被中共當作政治工具來耍戲,2024年的中國正亟待一場巨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