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加速撤離中國 對東南亞投資創歷史新高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2月03日訊】東南亞正取代中國成為外資投資新寵,2022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創歷史新高,達2,220億美元,其中美國是領頭羊,以期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而中企緊隨其後,移往東南亞試圖彎道出口;台商也大舉投資東南亞。

外資轉投資東南亞 美國是領頭羊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2017年至2022年期間,東南亞11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了40%,超過了外資對中國、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投資增幅。

美國是東南亞資本投資項目的全球領頭羊,據英國《金融時報》外國直接投資跨國界追蹤系統的記錄,美國在2018至2022年間斥資743億美元興建工廠和其它項目。

美國企業在東南亞主要將投資集中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半導體相關產業。

美國國務院在拜登總統9月訪問越南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越南有望成為確保半導體供應鏈多樣化和彈性的合作夥伴。」

作為回應,Marvell Technology和Synopsys等美國公司都表示迫切希望在越南投資。

Amkor Technology 公司已於10月份在越南北部的北寧省開設了一家半導體工廠。該工廠耗資16億美元,旨在成為這家美國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創造約 10,000個就業機會。

美國公司加快投資東南亞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分依賴,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以及「友好國家化」。

上週一,美國白宮宣布近30項增強關鍵供應鏈的新措施,強調與盟友合作,範圍涵蓋醫藥、半導體、能源和關鍵礦產等。白宮並成立「強化供應鏈韌性委員會」,尋求從地緣政治避險。

中共與西方關係惡化 中企移往東南亞試圖彎道出口

與此同時,中國對東南亞的投資也在增加。在2018至2022年間,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高達685億美元,緊隨美國之後。中國企業主要在泰國建造電動車等項目,以及在印尼對礦業進行投資。

今年 7 月,馬來西亞表示,中國大型汽車製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將在馬來西亞西部的霹靂州投資 100 億美元,建立汽車生產基地。該公司還考慮在泰國建設一家電動汽車工廠。

中國公司希望在中美以及中歐關係持續緊張與惡化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在東南亞國家的工廠繼續維持對美國及歐洲的出口。

台灣對東南亞投資爆發性增長 超越對華投資

此外,台灣在東南亞投資迎來爆發性增長。據台灣經濟部統計,去年對東南亞投資與2016相比成長幅度達120%,首超對中國投資。貿易則突破1800億美元,迎來爆發性成長達80%。

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指出,「2022年台灣對東南亞和南亞投資首度真正超過其對中國的投資。我們認為,由於受到美中貿易關係緊張的影響,這種趨勢只會持續下去。」

2018年,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升溫後,台灣主要科技供應商加快多元分散,遠離中國。而許多美國客戶要求其供應商在台灣以及越南、泰國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建立產能。

王美花表示,今年這一趨勢變得更加明顯。她指出,2023年前9個月,台灣企業在東南亞和印度的投資達到43億美元,而同期對中國的投資僅12.6億美元。

越南吸引了鴻海、緯創、廣達、和碩、仁寶和英業達等大廠投資,已成為電子產業重鎮。經濟部官員分析,因越南人力成本較低、鄰近中國具地理位置優勢,加上與各國簽訂許多優惠協定,有助電子零組件廠商生產基地轉移的速度。

近日,中共對台灣展開所謂貿易壁壘調查,並表示將於明年1月13日總統大選前一天完成。王美花指出,此舉「非常具政治動機」。她警告說:「我們預料中國(中共)施加經濟壓力的手段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此文參考了日經亞洲、中央社、今週刊等報導)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