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論壇】阿拉伯以色列 千年蜜月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1月15日訊】哈馬斯以色列發動的恐怖襲擊招致以色列的強烈反擊,中東危機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世界各地的阿拉伯人仇恨猶太人的浪潮也席卷全球。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曾經共處過千年,而且關係良好甚至可以用親密來形容。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一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千年蜜月史。

猶太和阿拉伯同出一源 千年友好

旅居澳大利亞的歷史學者李元華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根同源,《聖經舊約》裡邊記載,亞伯拉罕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具體來講,在《舊約聖經》和《古蘭經》裡邊的記載有差別,亞伯拉罕在伊斯蘭教裡邊稱作易卜拉辛,但是他是同一個人,這是他們共同的祖先。他們同屬於閃族,這不光是從歷史文獻記載來講,現在科學檢測也發現了,2000年美國的學者曾經對七個國家的猶太人和五個國家的阿拉伯人的DNA做比對,發現他們的外染色體是同一個祖先,當然還有類似的研究也非常多,就是說從科學檢測來講,能確認的是今天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包括敘利亞人、黎巴嫩人,他們實際上是一個共同的祖先。他們的風俗習慣,包括語言方面也有非常相近的地方,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是同一個語系的分支,而且有非常多的相似詞彙。所以,不管從文化上,還是從歷史文獻記載上,還是從現代科學的檢測上來講,他們都是同根同源的親兄弟。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由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創立,在194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猶太人和穆斯林在中東很多地方經歷了1300年共同相處的歷史,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問題。在很多時期、在很多地方,穆斯林和猶太人可以說是和平相處,甚至關係極好。世界歷史有所謂中世紀千年黑暗之說,在歐洲不但迫害異教徒,甚至天主教、基督教內部,因為宗教派別不同而發生的各種爭端也是不斷上演,那時候猶太人經歷了很多歧視被四處驅趕。同樣的時期,在中東和近東猶太人在這里沒有受到迫害,很多伊斯蘭教的地方政權還邀請收留被歐洲人迫害的猶太人。

我們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1492年天主教徒收復了「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後來的西班牙全境,西班牙最後一個穆斯林政權「納斯爾王朝」滅亡。阿拉伯人和北非的「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長達七百多年的伊斯蘭政權被終結,歐洲人收復西班牙之後,成立了宗教裁判所,驅逐所有伊斯蘭教徒和猶太人,西班牙要求猶太人改信天主教,否則就必須離開,但是人離開,財產必須留下。後來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大多是從西班牙逃出去的,大量猶太人離開西班牙,一部分去歐洲,另一部分回到「奧斯曼帝國」。當時的「奧斯曼蘇丹」發出著名的公告,歡迎和邀請猶太人回到奧斯曼帝國,奧斯曼蘇丹保證他們所有的權利,而巴勒斯坦當時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地。所以對猶太人來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們的兩千年的苦難,其實大部分和歐洲人有關,先是「羅馬」毀掉了耶路撒冷,後來是歐洲基督徒對異教徒的迫害。反而猶太人和伊斯蘭教徒在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和平相處的。

中世紀西方排猶  阿猶聯盟共抗十字軍

大紀元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巴以問題主要是宗教的問題,是宗教衝突,更多的體現在宗教和信仰方面的衝突,不是一個種族的衝突。其實伊斯蘭教在創立的時候,它的這個天經就是《古蘭經》的最基本的前面部分,跟基督教《聖經舊約》的內容基本上相似,也就是和猶太教經書的前面部分基本上都差不多。大概公元640年左右穆罕默德出來創立伊斯蘭教的時候,他認為自己證悟了一些東西,所以他開始傳教,他認為我們都是信同一個神,但是先知不一樣,所以伊斯蘭教基本上認定穆罕默德是最後一個先知,以後就沒有了。猶太人的先知我們當然講的是摩西,基督教就講督耶穌,他們之間基本上就是先知不一樣。所以在穆罕默德時期,他就採取宗教寬容態度,這里面有很多故事,比如說當時有個猶太人送葬經過時穆罕默德站起來,還給他們行禮,有信徒就問了,說他們是猶太人啊,穆罕默德說,猶太人不是人嗎?他也是人嘛,而且我們都是信仰同一個神的嘛。所以《古蘭經》裡面有這樣的東西,講究仁慈。阿拉伯文化在人類歷史上大概有五六百年是非常輝煌的時期。

石山表示,我想特別談到一點,就是阿拉伯世界是沒有君主、沒有國王的,阿拉伯只有一個哈里發,相當於是所有伊斯蘭世界的總裁,而且他不是家族傳下去。當然到現在哈里發已經基本上不存在了,現在有了國王,以前是沒有的,以前有的只是蘇丹。蘇丹其實就是總督的意思,也就是哈里發委託一個人去在這兒管理,就像奧斯曼的蘇丹,或者是其它地區的蘇丹, 所以他們不是通過貴族、國王來統治,而是通過宗教、兄弟會來統治,就是大家都是兄弟,這里面的律法是很嚴格的,而且也是很講究平等的。

李元華在《菁英論壇》表示,在阿拉伯帝國時代的時候,因為伊斯蘭教的這種寬容,確實猶太人是感恩於阿拉伯人的,他們在阿拉伯不被排斥,被允許信仰猶太教,而且還可以回到耶路撒冷做他們的宗教活動,這是以往所沒有的。所以在阿拉伯帝國時代,猶太人可以說是生機勃勃,猶太人又善於經商,在這個寬容政策下,他們從商的時候等於促進了當地的發展,西班牙(在伊斯蘭教統治時代)有一個時期是歐洲最繁榮的時期,那就是猶太人給帶來的。

基督教在中世紀排斥異端的時候,猶太人受到排擠,被驅趕,對基督教來說,不管你是猶太教還是伊斯蘭教的人,都是異端。所以在面對十字軍東征的共同戰鬥當中,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自然就結盟成親密的夥伴關系,他們也都知道彼此是一個祖先,猶太人因為經商有錢,他們在出資,阿拉伯人有人有力,這樣雙方就結盟來共同對抗十字軍。

宗教寬容締造阿拉伯文明 大翻譯助推文藝復興

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伊斯蘭教早期的宗教包容政策,在當時來講是比較先進的,它有一個很有名的概念,叫做「有經者」,有經者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都是信同一部天經的,就是聖經舊約,不管你是基督教,還是猶太人,都是一樣的,所以它基本上算是一視同仁。

其實伊斯蘭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非常大,像阿巴斯王朝時期有一個百年的大翻譯運動,就是把以前古希臘的、古羅馬的、埃及的、巴比倫的、印度的甚至還有中國的一些經典,包括哲學經典、藝術經典還有一些科學的東西,全部把它們翻譯成阿拉伯文。翻譯過來以後,就這在那100年產生了很多輝煌的阿拉伯文明。包括我們知道航海最發達的就是阿拉伯人,中國人的羅盤發明後主要是用來看風水,阿拉伯人拿來航海;還有醫學中的細菌這個概念,最早就是阿拉伯人提出來的;現在我們叫阿拉伯數字,一到十,十進位也是阿拉伯人從印度翻譯過來,並推廣普及出來的。

當時阿拉伯世界有這麼一段非常繁榮、非常發達的時期,跟它的文化寬容是有關係的,當你一封閉,這個東西就沒了。歐洲的中世紀結束其實跟文藝復興有關,而文藝復興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把很多阿拉伯收藏的原來古希臘的經典拿回去重新翻譯成拉丁語,最後才有這一系列的對歐洲的衝擊,導致歐洲重新的變化。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或者突厥人能夠寬容猶太人,原因是生活在伊斯蘭教政權之下,按照《古蘭經》,這些是「信真主」的地方。《古蘭經》中也有提過,一旦有人入侵,所有穆斯林都應該進行暴力反抗,這也是他們一直說的「聖戰」的內涵之一,他們認為戰死的人會得到真主的獎賞,可以上天堂。所以,按照《古蘭經》的指導,如果是阿拉伯人建立的政權,他們可以容納猶太教和基督教,但是如果猶太教和基督教侵占了他們的地盤,這就是另外一件事了。這就是1947年,在聯合國決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復國之後,四周的阿拉伯國家堅決不答應的原因。所以在這一點上,伊斯蘭教講的寬容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在我的領地,我主導之下是可以的。

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其實我們看人類歷史,大概都是有成住壞滅這樣一個過程,在它成長階段,你發現它是向上的、開放的、包容的,但它到後期就是壞滅的時期,就開始比較封閉了、比較保守。現在我們說的阿以這種所謂反目成仇,其實它表現的是人類的一些人性,就是利益之爭,情緒上的一些爭議,它不是一種理性,因為我們喪失了在成住壞滅的早期階段那種相互包容的這種特質。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於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菁英論壇》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