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大陸刑事司法越来越「封閉化」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8月01日訊】司法公開是現代司法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但是,在中共獨裁體制下,中國大陸的司法制度和運行越來越走向「封閉化」,恣意濫用司法權,製造不公。

7月30日,北京大成(福州)律師事務所刑事部負責人鄭文鑫的微信公眾號「文鑫說法」刊發文章稱,大陸刑事司法改革正在走向「封閉化」,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分析了近些年來中國大陸司法的倒退。

文章提出,首先是「文件封閉化」。

文章說,幾千年來,法律條文公開不僅是共識,更是一種常識,因為法律的特徵之一就是可預測性,只有法律條文公開,公民才知道什麼行為是法律禁止的,避免觸犯法律。

但現在,中共的司法文件卻經常不被公開,比如2023年6月26日中共最高法院印發《全國法院毒品案件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要求該紀要不得在媒體上刊登,又比如2022年2月,中共國家監察委員會會同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共同發布了《關於辦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瀆職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在任何公開渠道上根本無法檢索到,據中共機構內部有人稱,這份文件涉密,不能公開。

文章指出,這些司法文件具有明確的效力,在定罪量刑時適用,但就是不公開,在公開渠道,根本查不到這些規定,「甚是荒唐」。

其次,是「司法過程封閉化」。文章介紹,這一變化是從2018年變的嚴重的。文章揭示,規定認罪認罰之後,檢察院獲得了實質上的裁判權,因為檢察院的量刑建議原則上法院必須採納,根據中共兩高公開的數據,當前檢察院認罪認罰適用率已經達到90%以上,而法院的採納率也高達95%,這就說明,大多數案件都是通過認罪認罰解決的,而不是通過法院庭審解決。

這樣,,控辯雙方不再是平等對抗的相對方,而是公訴方成為裁判方,中共檢察官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並且,在實踐中,律師申請庭審直播相當困難,法官一般也不同意。裁判文書公開也逐漸變成選擇性公開。文章說「有一天,我自己在中國文書裁判網中輸入自己的信息,發現原來好多個可以查閱的成功案例現在都查詢不到了」,跟刑事案件有關的案子,似乎都被屏蔽了。更甚者是,現在法院經常用各種方式限制旁聽。

文章說,司法決策也封閉化。司法案件都由中共的紀委監委說了算,司法機構成了擺設。

比如紀委監委辦理的案子,檢檢察院和法院兩家原則上很難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敢輕易改變,甚至在非紀委監委辦理的案子中,有的案子法院在判決之前,也要請示紀委監委的意見。

在法院內部,法官無權判決案件,在疑難案子中,是由法院中的審委會的集體決策。而按照中共的規定,律師無權參與審委會,所以,在實質上,在一個案件中,判決結果的做出,辯護人是缺席的,被告人也缺席的。

文章指出,這實質上就成了在祕密法庭祕密審判。

另外,在實踐中,一審法院在判決之前,經常向上級法院請示,當事人上訴的權利被剝奪,甚至有的職務犯罪的案子,辦案單位限制被告人上訴,直接剝奪被告人的上訴權。

文章舉例說,比如內蒙古劉素琴涉黑案,二審法院不小心泄露出來的副卷顯示,該案公、檢、法三部門負責人早就介入討論,並認為「涉案特徵不明顯」「本案確實先天不足」等無罪意見,但最後還是「黑打下去」,製造出一個涉黑冤案。

(責任編輯:李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