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集開會拉攏民企 老總私下稱「鬼才相信」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27日訊】中國經濟正在陷入衰退,當局為救經濟保政權,近日密集開會試圖挽回民企信心。但民企大多反應冷淡,甚至有民企老總私下透露,中共的話「鬼才相信」。

綜合《成都商報》等中國大陸媒體的消息,7月25日,中共國家發改委召集了恆瑞醫藥、新和成集團、蔚來汽車、安踏集團、TCL集團、敬業集團等6家製造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家舉行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家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感受和意見建議」。

這已是發改委本月內第四次召開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會。在此之前,發改委已分別在7月3日、10日、17日召集了其他行業的民營企業家座談,討論如何提振經濟、發展民企等問題。

據陸媒統計,本月至少有20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受到邀請,出席座談會的企業則分別來自設備製造、鋼鐵冶煉、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新能源、郵政快遞、互聯網信息、餐飲等多個行業,覆蓋了東、中、西部不同地區。

此外,工信部、商務部等多部委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都在7月內召開過類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而且都是部門「一把手」出席。中共官媒宣稱此舉釋放了政府對於民營經濟「高度重視」的信號云云。

就在7月19日,中共政府剛剛發布了旨在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31條意見」,接著,一些企業家在官媒上發表了稱讚這些意見的言論。

不過,外媒發現,這些民企老總們的說辭,「聽起來更像是對黨表忠誠,而不是真實信心的表達」,因為他們大多只是簡單地重複了中共接二連三的聲明而已。

《紐約時報》24日的報導稱,接受該媒體採訪的中國民企老總們,「私下裡對中共鼓舞人心的言語皆不屑一顧,他們說中共的意見『鬼才相信』」。

其中一名科技企業家坦言,中共政府幾乎已失去了所有的信譽,如果政府真想挽回局面,至少要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另外一些企業家也表示,政府至少應該釋放任志強和孫大午。

還有一位遭受過政府罰款的企業家表示,政府也應該退還對民企的罰款。他認為,因為他「不聽中共的話」導致他的公司被罰款,當局也通過對民企罰款為財政吃緊的地方政府增加收入。他說,這讓他覺得自己被搶劫了。

報導還提到,清華大學社會學家孫立平在2018年的一篇講話中說的話:「民營企業迫切需要的,不是特殊的政策扶持,而是一視同仁的體制環境。」

報導表示,現在很明顯的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政治。恢復信心需要系統性的變革,為企業家階層和私有財產提供真正的保護。如果做不到,「那麼文件中的承諾將只是說說而已」。

一位署名「江楓」的上海政治學者,26日在美國之音中文網發表了一篇題為《面對吝嗇的『31條』,中國企業家們到底需要什麼》的評論文章,批評北京當局只會一味喊口號,卻不肯釋出任何有意義的實質性政策,拋出的「31條」中,有6條都是在強調黨對整個私營部門的領導,這些舉措在中國民企和民眾看來仍「不夠誠懇、不堪信任、不值激勵」。一言以蔽之,「太過吝嗇而不足與謀」。

此文提出,要想挽回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北京當局應該滿足中國企業家們的五大需求,分別是:

其一,「集體平反,得到政治承認」。不僅包括對任志強、孫大午、李懷慶、耿瀟男等身陷牢獄的企業家平反,更需要執政黨以新的歷史決議文件方式,承認企業家群體的歷史貢獻和階級地位,並以此為契機重新啟動改革開放;

其二,「要自由」。不奢求放開黨禁、報禁,但盼望放開「網禁」,並改革對企業家任意採取強制措施的經偵體制和檢察制度,限制警權,保障企業家和所有公民基本的人身權利,包括言論自由和財產權利;

其三,發展「真正的市場經濟」,這不意味著取消政府監管,但是需要起碼的司法獨立,而不是如今天凌駕在市場經濟之上、屬於執政黨工具的審判體制;

其四,「資產階級在中國需要起碼的自由主義空間」,無論結構還是言論;反對對符合人類普世主義價值的無端拒絕。例如,反對以極端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和排外主義,劃分資產階級的政治忠誠;

其五,與政府和執政黨進行有關改革政府、減稅放權、調整政企關係的圓桌會議,而不是目前虛假的一言堂式「充滿了權力集團高高在上傲慢和企業家誠惶誠恐的協商會議」。

文章強調,這五大需求對中國的企業家群體、對中國的新興社會階層、對中國民眾和經濟的預期結構來說缺一不可。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