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太陽能板碳排放被UN機構低估三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25日訊】近日,一個非營利研究小組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機構大大低估了中國製造的光伏電池的碳強度,這個判斷依據的是一位分析師對中國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碳足跡的計算。

非營利組織「環境進步」(Environmental Progress)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稱,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大約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聯合國評估氣候變化科學的機構)所聲稱的三倍。

「環境進步」組織由調查記者邁克爾·謝倫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盲點》(The Blind Spot)和意大利分析師恩里科·馬里烏蒂(Enrico Mariutti)共同創立。

7月24日,謝倫伯格在推文中說,「人們說太陽能電池板不會產生碳排放,但事實絕非如此。現在,環境進步組織根據 @enricomariutti 的研究進行了一項重大新調查,發現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碳排放量至少比IPCC聲稱的多3倍。」

之前,IPCC聲稱太陽能電池板(大部分是中國製造)的碳足跡約為48gCO2/kWh ,但環境進步組織表示,馬里烏蒂進行的研究表明,真實的碳排放量接近170至250gCOC/kWh,比聯合國報告的高出三到五倍。

馬里烏蒂在7月24日的推文中表示,「10年來,@IPCC-CH 一直提供光伏能源碳強度的誤導性證據。 」

IPCC沒有回應關於這份基於獨立計算的報告。

馬里烏蒂先生是一位專門研究經濟以及氣候和能源政策的分析師,他在四月份發表了一份題為「太陽能行業的骯髒祕密」的報告。報告指出,IPCC大大低估了中國製造的光伏電池產生的碳量,因為它的計算是基於歐洲的低碳供應鏈,而不是中國大陸依賴的煤炭生產過程。

他在報告表示,「只是因為有人在紙面上寫了環保標準,我們就每年在低碳技術上投資數千億美元」,「但是,沒有任何國家或國際當局費心去了解這些『紙質知識』是在什麼基礎上以及如何收集的。」

報告說,根據《環境進展》報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各國政府在太陽能電池板方面所依賴的大多數碳強度數據都基於模型,而這些模型可能大大低估了中國大陸太陽能的碳排放量,因為中國大陸的數據缺乏透明度,或者製造商提供的數據不準確,或者數據可能本身就是「偽造的」。

多年來,中國大陸是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主要力量,全球約97%的太陽能矽片(光伏電池的關鍵部件)供應是在中國製造的。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搶占太陽能電池板市場大部分份額並不是由於創新。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中國的競爭優勢並不在於創新的新技術流程,而在於廉價的燃煤能源、政府對戰略產業的大規模補貼以及在惡劣工作條件下工作的勞動力」。

當馬里烏蒂在四月份首次發布獨立報告時,他說,他認為有責任公開他的研究成果,以便為公共政策決策提供信息。

他當時表示,「在過去十年中,IPCC 一直偽稱光伏組件是在歐洲而不是中國生產,從而系統性地低估了光伏能源的碳強度。」

謝倫伯格則長期以來一直對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對環境的整體影響發出警告。

早在2021年,謝倫伯格就在新唐人節目中表示,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部署和回收的經濟學表明,該技術具有「有毒」和「危險」的一面,而其倡導是由意識形態傾向而非可靠的科學驅動的。

「我們一直處於一種催眠狀態,」謝倫伯格當時說,他指的是一種錯誤的信念,即太陽能是核能等傳統發電形式的環保替代品。

「這是一種理想追求,」他補充說,「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將通過依賴陽光等自然能量流來保護自然環境。這不是一個科學的觀點。事實上,這對環境來說更糟糕。」

《哈佛商業評論》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由於各種經濟激勵措施,太陽能電池板的更換速度快於預期,除非採取激勵措施降低高昂的回收成本,否則,太陽能電池板垃圾「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將不斷增加。

《哈佛商業評論》的結論是,更廣泛地採用太陽能作為一種環保替代能源的「光明前景」將很快在該行業自身垃圾的重壓下陷入困境。

謝倫伯格證實,太陽能設備回收成本很高,但這只是太陽能面板報廢負擔的一部分。這些面板含有鉛等重金屬,如果面板在處置過程中破碎,鉛可能會以有毒雲的形式釋放出來。

「這是危險廢物,」他當時說。

隨著美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的激增,處理廢物的問題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

原文‘Dirty Secret’: Made-In-China Solar Panels Produce 3 Times More Carbon Emissions Than UN Claims: Study刊於《英文大紀元》

(記者李酈編譯/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