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習近平連提「極端」 真危機或心理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16日訊】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訪華,恢復高層溝通渠道之際,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卻兩次提到了「極限思維」「極端情況」。中共外交學者解讀說,這意味著「戰爭的危險」,但評論人士認為,中共在玩心理戰

最近兩星期,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經兩次提及「極限」「極端」的情況。

5月30日,在新一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首次會議上上,習近平對國安發出警告稱:「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一週後的6月7日,習近平在視察內蒙古的一個工業園區時說,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又把危機感引入經濟領域。

在習近平一再強調危機意識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正計劃在這個月訪問中國,重建兩國高層的溝通渠道。

在這個時間點上,為什麼習近平要強調極端情況?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因為習近平要跟美國對抗,然後美國就用經濟手段來對付中國,對中國經濟釜底抽薪。習近平強調東升西降,強調要不斷鬥爭,這樣的一個想法,跟目前實際經濟的運作來講是沒有辦法的,所以他會開始考慮極端情況。極端情況包括國內經濟崩潰,包括對外有軍事衝突,包括被美國進行金融制裁,像一大堆可能的不利發展,他在打預防針。」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就中共的本意來說的話,不可能說跟美國直接就搞崩,但是它也知道,美國和中共之間牽涉到遏制和反遏制的政策,類似於冷戰。所以它就採取兩手政策,一方面立足於跟美國進行對抗,在這個基礎上,我再來跟你談合作,談得攏就談,談不攏我們就掰。」

自從今年2月中共間諜氣球進入美國領空被擊落以後,中方就拒絕與美方接觸,兩國關係急劇惡化。拜登政府一再表示,希望給美中雙邊關係建立護欄,以防演變成直接的衝突。

不過習近平態度似乎不同,中共外交政策學者金燦榮對黨媒《環球時報》稱,習近平提到的極端情況意味著「戰爭的危險」。 而「中國時事通訊」(Sinocism)創辦人利明璋(Bill Bishop)也指出,習近平的用詞代表風險意識、危機感及做準備的必要性明顯升級。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分析,中共近期一再對美國明顯挑釁,其實裡面有複雜的心機。

王赫:「中共表面上是很強硬的,它其實內心是很虛弱的,所以它的一些措施看起來雷聲很大,其實落地的雨點很小。我舉個例子,中共封控了美國的美光公司,叫基礎設施裡面不得採購美光公司的產品。但是美光公司的產品絕大部分是供給中國的消費者,在那個基礎設施裡面占比是很小的。所以中共這個措施,更多是個象徵性的這麼一個措施。它現在巴不得有美國的投資,像美國的蘋果,馬斯克,它不停地要把他拉到國內來。」

中國經濟在疫情後復甦乏力,失業率飆升。一方面,從博鰲論壇到全國「兩會」,官方都大力宣揚降低門檻,吸引外資。但另一方面,領導人又不斷警告要為極端情況做準備,不能依靠外資。

旅美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你說外資要來投資中國,你在那裡展現出的又是一種備戰的姿態。那麼你讓外資怎麼可能再來投資中國?所以未來,中國的資本都會大量地往外走,而這個趨勢我看中共那邊是擋不住,尤其是習近平仍然是把國家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時候。」

日經新聞報導,外資對華投資在2022年後半期減少73%。而中共國務院今年也出台政策,要穩外貿穩外資。王赫分析,這也顯示出中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和美國脫鉤,或者武力攻台,現在這些政策信號的釋放,都是心理戰而已。

編輯/尚燕 採訪/易如 後製/Tony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