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鵬觀察】疑雲再起 誰炸了北溪管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14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秦鵬觀察》。今天是美東時間6月13日,京港台時間6月14日。

今天焦點:北溪管道被炸疑雲再起。美國中央情報局事前發出警告,德國調查小組稱肇事者以波蘭為基地,一艘神祕的遊艇牽扯其中。而更早一點,美國著名調查記者赫什稱,拜登下達了命令。到底怎麼回事兒呢?

美媒:中情局數月前已知祕密計劃

2022年9月26日,由俄羅斯向德國輸送能源的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一號與北溪二號,在位於波羅的海的海底,同一日發生爆炸,導致大量天然氣洩漏到附近海域。

爆炸發生後,美國、歐盟、北約和俄羅斯都表示,這是人為破壞造成的。

當時正值俄烏戰爭關鍵時刻,歐洲冬季即將來臨,北溪管道被破壞大大牽動了世界格局:德國等失去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加速尋找其它能源替代商,俄羅斯失去了威脅歐洲不要支持烏克蘭的殺手鐧,全球天然氣價格一度飆漲。今天席捲全球的通貨膨脹,也和這一事件有一定關係。

從那時起,關於北溪管道爆炸原因,出現了許多說法和陰謀論,但都沒有成為主流意見,直到最近一個多星期,美國媒體突然密集發出一些重大消息。

其中,上週二(6月6日),美國著名媒體人、前福克斯主播卡爾森,在馬斯克的推特網站上,發布了他的第一個視頻。卡爾森首先關注最近發生在烏克蘭的卡霍夫卡水站大壩(Kakhovka)爆炸事件,他宣稱,烏克蘭人「可能炸毀了它,就像你認為他們去年秋天炸毀了北溪一樣。」

同一天,美國《華盛頓郵報》發布獨家消息稱,一年前的2022年6月,在破壞者炸毀北溪管道的三個月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就通過一家歐洲間諜機構獲悉,烏克蘭特種作戰部隊的六人小組打算破壞這個天然氣管道,該小組直接向烏克蘭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報告。

報導稱,烏克蘭相關人員故意向總統澤倫斯基隱瞞了這一計劃,以便讓他能夠更加可信地對外否認烏克蘭的責任。

這些情報,被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一等兵傑克‧特謝拉(Jack Teixeira),分享到通訊軟體Discord上。今年4月,特謝拉因涉嫌洩露美國軍事機密被捕。《華盛頓郵報》從一位網友那裡,獲得了這些情報的副本。

去年6月,中央情報局與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分享了這份祕密文件。

《華盛頓郵報》還說,德國調查人員正在審查證據,表明烏克蘭破壞小組利用鄰國、北約成員國波蘭,作為去年襲擊的後勤和融資中心。調查人員並未指控波蘭政府或任何波蘭個人參與其中。

6月8日,德國媒體Bild的記者、執行副主編Paul Ronzheimer,採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直接問澤連斯基烏克蘭是不是事件背後的黑手,以及他本人到底知道多少。我們來看一下視頻片段。

澤連斯基回答說,首先,我們想讓你們理解,我是總統,我下達作戰命令,烏克蘭沒有做過這種事情,我永遠不會這麼做。我相信我們的軍隊和情報機構也不會這樣做。不然,你給我證據?

然而,6月1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也跟著發布了獨家消息,稱幾名官員告訴他們,去年夏天,中央情報局從荷蘭的軍事情報部門,獲得烏克蘭計畫破壞北溪管道的情報之後,曾經對烏克蘭政府發出了警告。

官員們表示,儘管中央情報局認真對待這一警告,但它對烏克蘭是否有能力進行此類襲擊表示懷疑,因為這需要在波羅的海深處放置炸藥。

荷蘭軍事情報官員告訴美國中央情報局,烏克蘭的一個破壞小組正打算在波羅的海海岸線上租用一艘遊艇,並使用一隊潛水員沿著北溪1號和2號管道的四個管道放置炸藥。而爆破時間,預定是在6月17日,北約在波羅的海的演習結束之後進行。

中情局通過安全電報,迅速通知了一系列盟國,包括德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也收到了警告。隨後,中情局官員還直接詢問烏克蘭的同行。

一位美國官員稱,中情局隨後收到消息稱,烏克蘭取消了原定計劃。

歐洲官員透露,當年夏天要結束的時候,中情局告訴德國和其它盟國,這類威脅的級別已經降低。

然而,一個月後,一系列巨大的水下爆炸,破壞了北溪4條管道中的3條。

截至目前,參與調查北溪真相的德國、丹麥和瑞典,都沒有認定到底是誰幹了這件事。

今年3月,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瑞斯,還警告不要在調查的這個階段下結論。當時,德國認為一個親烏克蘭的團體參與了此事。他們還懷疑,至少有一名在烏克蘭軍隊服役的人參與了這次破壞行動。

「我們必須清楚地區分……這是一個烏克蘭團體,所以它可能代表烏克蘭,或者是在政府不知情的情況下親烏克蘭的團體」。

皮斯托瑞斯補充說:「我想指出,也有人說這可能是一次所謂的假旗行動」。

所謂加旗行動,可能是指有人栽贓嫁禍烏克蘭。上週二(6月6日),《華盛頓郵報》就提到,德國調查人員現在認為,六名使用假護照的人在去年9月租了一艘帆船,從德國出發並放置炸藥切斷了管道。

之前,有德國高級官員表示,罪魁禍首可能永遠不會為人所知。

「沒有人在那裡留下指紋。」

普利策得獎記者指控:美軍幹的

今年2月,美國著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爆出一個更大的冷門,稱是拜登政府下令炸毀了北溪管道。

這個西摩·赫什是個新聞界老前輩,今年85歲高齡,曾經報導了1969年越戰中的美萊村屠殺,並因此獲得美國新聞最高獎——普利策獎。2004年,他又報導了美軍在巴格達中央監獄的虐囚刑訊事件,也引發國際關注。

今年2月8日,赫什在其個人博客網站上刊文,指出北溪管道是由美國海軍、中央情報局和挪威海軍,在總統拜登的直接命令下進行的破壞,而波羅的海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都參與其中。

他依賴一名匿名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在2022年6月,美國海軍潛水員在挪威選定的戰略地點的管道上放置了C4炸藥。該匿名人士稱,安放炸藥是當時進行名為「BALTOPS 22」多國軍演期間的掩護下進行的。三個月後,一架挪威P-8波賽頓海上巡邏機,投放了一個聲納浮標,由此發出的信號遠程引爆了這些炸藥。

赫什的這篇文章獲得了俄國媒體的廣泛報導,但西方媒體沒有採信。

不過,赫什的這個觀點被中共黨媒看到了,中共央視海外英文台CGTN、《環球時報》等還專訪了赫什。 我看了一下相關報導,赫什主要提出的觀點包括:
1. 烏方沒有能力製造北溪爆炸事件。

2. 拜登政府的這個計劃在2021年聖誕節前就開始了,他說:「在白宮的一個祕密房間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召集了好幾次會議,我甚至知道具體是在哪個房間。會上情報人員被要求就如何處置北溪項目,提出可逆和不可逆的兩種方案,可逆的方案就是對俄羅斯施加更多制裁,不可逆的就是使用炸彈。」

3. 赫什還認為,美國政府反對中共是因為冷戰思維。他說,「因為一個氣球就取消訪華行程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還有助理國務卿等,他們的智商都不低。但是我認為他們的動機有問題,他們是『冷戰鬥士』,這讓他們做蠢事。我覺得這屆政府的外交政策很愚蠢,在世界上四處樹敵。可以說,美式霸權主義已經失效了,我是反對這種霸權主義。」

說實話,我也是懷疑烏克蘭有能力摧壞北溪管道的,當然它也許有意願。而美國,有能力這樣做,北溪出問題對美國也確實有好處。但是,當我試圖從赫什的文章中尋找足夠的證據,很遺憾,他引述的只是一個所謂知情人的說法,以上帝視角在看著他們在哪裡活動,沙利文如何指揮行動。這反而讓我懷疑起這種真實性。

在《環球時報》的專訪中,赫什還說了這麼一段話:「對於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以及副國務卿紐蘭這些人,我都持批評態度。我認為這三個人都是徹頭徹尾的反共主義者。」

反共產主義者怎麼就成了錯誤,這有點奇怪。

挪威外交部也駁斥赫什的報導是「無中生有」。赫什在報導中稱,安放炸藥的美國潛水員是在一艘挪威阿爾塔級掃雷艦上操作的。但是,挪威國防軍表示這裡有兩個問題:一、當時沒有派遣阿爾塔級掃雷艦參加過波羅的海的這一次聯合軍演,也沒有在演習期間靠近爆炸地點;二、挪威尚未開始使用其新獲得的P-8巡邏機,而且該地區也沒有挪威的P-8巡邏機。P-8巡邏機也並非由挪威海軍操作,而是由防空部隊操作的。

而且,我發現,赫什還認為,支持烏克蘭可以在對俄羅斯的戰爭中獲勝是愚蠢的想法。他認為美國與其盟友支持烏克蘭實際上是在摧毀歐洲,稱澤倫斯基領導的政府是腐敗的政權,亦贊同俄羅斯指控的烏克蘭親納粹主義的觀點。2023年4月12日,赫什還再次在烏克蘭問題上指控,澤倫斯基與其幕僚,擅自拿走約4億美元的贓款購買俄羅斯柴油,該消息同樣充滿了「有人告訴我」等說辭。

也就是說,赫什的經歷表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反對政府的人,但是他提供的證據似乎不足。

這看起來很有意思。不過熟悉美國的人知道,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美國人天生就不相信政府,經常以極大的惡意想像政府,比如,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美國人認為,是美國政府策劃了9/11事件。美國前總統里根也有一句名言「政府並不難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

我們總結一下,從目前來看,北溪管道的破壞者還是疑雲重重:俄羅斯炸自己的管道讓自己沒有天然氣可賣,看起來不合邏輯,而且至今為止,西方各國基本上也排除了俄羅斯爆炸的可能性;烏克蘭看起來有動機,但似乎沒能力,而且我也懷疑這種引火燒身(得罪歐洲)的做法是否合適;美國看起來有能力也有動機,但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美國政府做了此事。

那麼,到底是誰炸了北溪管道呢?不知道大家是什麼看法?

好了,我們今天就談到這裡,請大家訂閱《秦鵬觀察》,讓我們繼續跟蹤國際和國內重大事件,透過現象看本質。謝謝大家,我們下次節目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X6rw_QzJbFzvr1CzivxIg
歡迎訂閱乾淨世界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鵬觀察》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