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家電業受多面夾擊 爆裁員潮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14日訊】中共病毒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各行各業面臨考驗,降薪裁員,成為了不少企業求生存的無奈之舉。最近發布的年度財報顯示,中國家電上市公司總營收、總淨利潤雙雙下降,7家上市公司去年至少有1.6萬人離職。

中國家電企業正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與產品銷量下滑、公司盈利下降的多面夾擊。

4月10日,陸媒《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家電行業有1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2年度財報。

財報顯示,這12家上市公司2022年的總營收、總淨利潤都在下降。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家電行業應該有兩個原因。首先的原因是市場超大,已經飽和了;第二,人們的更新換代減少了,那麼就不消費,老百姓手裡沒有錢,沒有錢更新換代。中國的市場現在進入一個負消費的時代,就是說經濟在萎縮。」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為8352億元,同比下降5.2%。這與家電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一致。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因為家電行業大概有50%左右是靠出口,50%靠內需。所以內需這塊,這兩三年來尤其是去年整體的營收跟利潤都下降得特別厲害。而出口方面,我們看到2022年下半年開始,出口訂單也在減少。由於家電的成本80%、85%主要是來自於它的材料成本,所以它整體利潤都在下降。」

陸媒統計年報數據發現,2022年,這12家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共計約5748億元,同比下滑0.27%;12家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09億元,較上一年下滑3.91%。

黃大衛:「我們是覺得未來可能下降還會再增多,雖然現在它有,我們看中國大陸出口那個中東地方,還有這個東南亞國家,亞非亞地區的那個出口是增加,但總體由於消費力來說,還是歐美市場的消費力比較厲害。」

財報顯示,導致這些家電企業營收和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原材料價格和海運費用等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市場競爭日漸激烈,消費類電子產品零售均價持續走低,消費類電子業務毛利大幅下降等,給這些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困難。

鞏勝利:「在新冠之前,中國商品幾乎橫掃非洲,橫掃美國,大量的進入歐洲,但是新冠三年,中國的海運,碼頭,集裝箱在大量的空空的堆在龐大的碼頭上,這說明中國這個市場,第一是生產力嚴重過剩,第二是國內消費不足。還有一個就是,新冠之後,國際市場,中國在逐步逐步的減少,現在已經減少到一個很大的程度了。」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說,中國家電行業營收下降,不過是冰山一角。

鞏勝利:「這是很要命的,如果真的中國的產業,其他的新興產業,比如鋼鐵,土地,房地產,鋁業,還有其他的消費品市場,如果也像電器這樣,那中國怎麼辦?你再大的權力,你沒有辦法改變市場。」

為了自救,不少家電上市公司紛紛展開了所謂的「降本增效」行動,而降低費用率、縮減員工是最主要的應對措施。

財報顯示,包括創維集團、奧馬電器、TCL電子、海信視像、深康佳A、蘇泊爾、九陽股份等7家家電企業,2022年年末的員工規模都出現了同比減少的情況,一年間共計有大約1.64萬人失去工作。

黃大衛:「它的影響面是非常大,而且相比於其他行業,家電其實它的就業體系算是中高密度的一個就業,它不是說完全是機械化。相對來說,中國沿海地區很多像廣東、福建,浙江這些傳統的出口大省,都是家電的生產基地,這個是我們覺得中國的出口方面,不能夠再失去的一個市場。」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指出,中國家電行業衰弱的另一個因素與房地產市場的回落有關。

編輯/孟心琪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