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組金融業監管機構 強化對金融系統控制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3月09日訊】中共國務院機構改組方案擬重組金融監管體系,在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同時,讓央行從大區分行重回省分行體制,同時把證監會提級擴權。分析指此舉旨在強化中央對金融系統的控制,使重大經濟政策決策集中到更少數人手中。

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全國人大會議3月7日公布了國務院提交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其中關於對金融系統架構的重組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這份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首先當局決定不再保留銀保監會,同時在銀保監會的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原先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以及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今後都將劃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監管。

中共官媒宣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並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以及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其次,當局擬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各省市設立派出機構,同時地方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專司監管職責,不再加掛金融工作局、金融辦公室等牌子。

第三,這次重組還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對該機構進行了提级擴權。

路透社3月7日的報導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未來中國不同的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債務和保險「將以更全面的方式監管」,同時,金融市場監管和行業決策也比以往「更加融合」。

換言之,就是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權以及行業決策權,都將被中央「一把抓」了。

彭博社週二則報導說,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共當局正在考慮恢復2003年撤銷的「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便讓中共高層能進一步控制金融政策的制定。而習近平的親信、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內定擔任這個委員會的主任。

這篇報導還援引《華爾街日報》的消息說,預計接替副總理劉鶴職務的何立峰,也被考慮擔任央行的黨委書記。

報導並分析說,如果何立峰真的以副總理的身分兼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這將是1990年代前副總理朱鎔基時代以來,首次提升央行在金融監管上的作用。而這一潛在任命和重組金融監管系統「將使有關主要經濟政策的決策集中到更少數人手中,有助於習近平集權」。

事實上,現任中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祕書長肖捷3月7日在人大會上就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進行說明時,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根據中共二十大作出的部署,要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並解決金融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這就是設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原因。

至於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肖捷解釋稱,主要是針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存在的監管手段缺乏、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強化金融管理中央事權」。

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一直不斷通過重組黨政機構的方式來集權,甚至加設若干中央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來攬權。在2022年舉行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打破了中共幾十年來的慣例,連任第三個總書記任期,走向了更加極端化的集權之路。

對此,有專家指出,中共強化對金融系統控制,並不能消除其自身的風險,反而對於自由經濟市場則是一種干預和破壞。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3月7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在正常的國家,不管是金融事業還是各種新興經濟的發展,基本上都是要保持開放、多元、自主創新的大環境,只有保護企業私有財產、智慧財產乃至於企業的自由開放精神,才能夠達到具體的效果,並不是「用黨的力量去監控、控制、管理」可以達到的。而中共就是什麼東西都要監管,整個中共的行為就是監控、管理、控制,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意識形態的毛病,是對於自由經濟市場本身的一種干預和破壞。

台灣雲林科技大學財政金融系教授鄭政秉則對大紀元表示,當局增設金監總局,並將證監會地位提高,最重要原因就是中國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嚴重。

他說:「監管的強度越來越大、層級越來越高,主要因為從房地產開始,整個中國的金融風險越來越大。地方政府的財政出了問題,地方中小企業、中小金融機構、中小村鎮銀行等都出現了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他認為不管中共當局怎麼改,中共幾十年累積的風險也難以消除,整個金融領域的狀況要改觀還是很難,只能延緩大風險發生的時間。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