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國養老金危機藏不住了

2月27日,退休潮話題登上百度熱搜榜前三。未來10年間,中國將迎來史上最大「退休潮」,「60後」群體正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退休。黨刊《半月談》刊文說,這源於中共建政以來最大的嬰兒潮,在1962至1971年,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均高於2,400萬人,到2022年「60後」一代正好切換到退休這一人生軌道上。

可問題是,「60後」和中國的老人們,養老有保障嗎?

對此,2月25日,中共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一個論壇上說,這是一個「難題」,「未來的挑戰是很大的」,勸誡各界「不要認為養老金問題還有拖延的機會」。作為一個退休高層官員,周說了點實話。

中國養老金早陷危機

其實,關於中國養老金的危機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祕密了。例如,早在2011年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張蘊嶺在「兩會」期間對陸媒表示,中國養老金虧空已經達到1.6萬億元,必須以非常規的方式來加快全國社保基金的積累。

張蘊嶺說,中國是世界上老人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按照預測到2030年大概中國要有4億到4.5億的60歲以上的老人,假設2030年一個人一年開支至少要8萬元人民幣,加上醫療,這是很大的數字;按照現在這幾個來源的積累(財政撥款、國企的股份劃撥、彩票收入、收交的社保帳戶和個人帳戶),養老金根本不夠用,這是中國第一大挑戰。他提議通過立法的方式強制性來積累:(1)土地出讓金的40%,(2)國企紅利上交的40%,(3)當年財政稅收的增量的40%,(4)外匯儲備很大一部分,直接轉入社保帳。如果現在不做,越做得晚越被動,越做得早越主動。

可惜的是,這類(體制內的)學者建言,中共當局置若罔聞,使問題越拖越重。當前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還是用周小川的話說:

中國的養老金預籌資金,總數有好幾萬億元,但從國際上看,為方便比較,如果把各國GDP作為一個參照系來看的話,多數國家預籌養老金的總量約為GDP的 50%~100%,有的國家超過100%;中國的這個比例較低,約10%以下,有人說6%,也有人說2%到3%。

大家知道,中共的養老金可概括為「1+3」。「1」就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SSF)」,2000年8月設立,作為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用於中國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運營(SSF的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40%且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境內,自稱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8.30%)。截至2021年末,全國社保基金權益25,980.80億元,其中,累計財政性淨撥入10,270.94億元,累計投資增值餘額15,709.86億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屬於中國主權養老基金。

「3」就是中共所稱的養老金三支柱體系(注意:跟國際上「三支柱」概念是有差別的)。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導的強制的基本養老保險。截至2021年末,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10.3億人,基本實現勞動人口的全覆蓋,累計結存約6.4萬億元。第二支柱是單位主導的企業/職業年金。截至2021年末,中國參加企業/職業年金的人數約7,200萬人,占中國總人口的5%左右,覆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不足7%;企業/職業年金累計規模約4.4萬億元。第三支柱是自願、市場化的個人養老金,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中共當局2022年4月21日才發布綱領性政策《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建議》。

養老金三支柱體系,目前來看,就靠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但基本養老保險早就深陷危機。表面上看,根據官方《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60,455億元,基金支出56,481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2,574億元;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5,339億元,基金支出3,715億元,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1,396億元;兩者合計,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3,970億元。

累計結存63,970億元,好像不錯,可這都靠財政補貼。以2020年為例,扣除財政補貼收入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差高達-19,216.9億元。這占社保基金總計缺口的92.9%;從財政補貼比例看,全部社保基金財政補貼中,70.7%流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換句話說,當前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是不可持續的。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來說(基本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部分,兩者待遇懸殊),2019年4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到2027年有望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後開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盡累計結餘的可能性。

這就是中國養老金的基本情況,根本滿足不了正在快速老齡化的中國的養老需求。

中國養老金存在兩大問題

而從國際比較來看,中共當局的應對不僅僅是無能、無效的問題,簡直就是故意禍害。根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的研究,中國養老金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占比太低。截至2021年底,中國各類養老金共計11.8萬億元,占中國GDP比重10%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達到72%。

二是結構失衡。中國儲備基金加第一支柱養老金共計9億餘元,占GDP的8%,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僅占GDP的2.5%,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他們的養老金儲備絕大部分是第二、第三支柱。例如,加拿大第二支柱相當於GDP的100%、第三支柱相當於GDP的60%;美國第二支柱超過了GDP的110%,第三支柱超過了GDP的60%。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屬於「私人養老金」、家庭財富。鄭秉文認為,中國的養老金家庭財富僅占GDP的2.5%,而全球平均水平是72%,G7是91%,養老金七強是117%,「盎格魯-撒克遜」的數值是129%,差距太大了。

中國養老金分配中的巨大不公

從上述宏觀數據來看,中國的養老危機是躲不過去的。然而,使中國人更加氣憤的,也使中國養老危機火上澆油的,是養老金分配中的不公、官民對立。

前面說過,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中共人為地分為待遇懸殊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部分。而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又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職工區別開來,兩者實際待遇又是極大差別。我們來看個實例。

今年1月13日,江西省鷹潭市政府屬下公眾號「鷹潭社保」發布一則消息稱,2023年1月全市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發放到位,其中:對7.55萬名企業退休人員發放17,885萬元;為1.36萬名機關退休人員發放6,909萬元;為13.78萬名城郷居保退休人員發放2,854萬元。根據上述金額測算,鷹潭市機關人均養老金5,080元/月,企業退休者人均2,368元/月,城鄉居保207元/月。也就是說,機關退休人員人均支領的養老金約是企業人員的2.14倍、城郷居保退休人員的25倍。

這不是孤例,而是全國的普遍情況。例如,據中國吉林網1月10日一篇題為「長春市:確保養老金、失業金、工傷保險待遇在春節前發放到位」的報導,可計算出長春市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平均退休待遇為5480.76元,城鎮企業職工的平均退休待遇是3125元,而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平均退休待遇為133.58元,機關事業退休金為企業的1.75倍,是城鄉居民的41倍。

機關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為什麼拿這麼高?前面說過,中國養老金早就收不抵支,全靠財政補貼。但是財政補貼存在著巨大的不公平。

2014年養老金改革前,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職工保險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付。2014年養老金併軌後,雖然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基本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但流向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總量和占比不降反升。2020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規模分別相當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0.45倍和0.35倍,但財政補貼收入為後者的0.85倍。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支出對財政補貼的依賴度遠高於企業職工。

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雖然覆蓋人口最多(5.4億人),但其獲得的財政支持規模卻大大小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以2020年數據為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收到的財政補貼3,134.6億元,而同期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分別為6,271.3億元和5,448.4億元。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群的實際養老金發放水平遠低於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

結語

中國養老金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共的一再延誤、應對無能和政策扭曲。分配中的巨大不公,更為養老金危機火上澆油,大大激化著社會矛盾。官員退休金是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幾倍和幾十倍這一基本事實,凸顯中共官員群體成為中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