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賴帳?遵義國有金融機構百億債務展期20年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1月05日訊】辭舊迎新之際,中國貴州省遵義市政府全資金融機構、當地最大城投遵義道橋建設」(簡稱:遵義道橋),公布了近156億元銀行貸款債務重組方案。重組後,銀行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利息也降低一半。業內人士指此舉形同賴帳。

據中財網1月2日的報導,遵義道橋是在2022年12月30日公布了該公司的債務重組方案,涉及債務規模達155.94億元。根據這個方案,重組後銀行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前10年僅付息不還本,後10年分期還本。利息也從原來的7.5%,下調為3.00%/年至4.50%/年。

(網絡截圖)

有業內人士透露,此前,「遵義道橋」甚至提出了更不可思議的方案,包括貸款延期20年,且前10年不付息,但該方案最後被銀行債委會壓下。

針對上述重組方案,有銀行債權人士表示,在經濟實力較弱的部分地區,城投公司貸款展期已屢見不鮮,就是借新還舊,可是20年這麼長的期限,前所未見。

「之前是有心理預期的,也知道(遵義道橋)沒錢還,但展期20年,太誇張了」, 一位信託行業人士直言,「銀行貸款還好,只要趴在帳上付利息、不違約,銀行的報表不會受影響,但如果這個政策放寬到非標債務,那真的就相當於賴帳了」。

報導指出,貴州目前是非標違約最多的省份,在保標債的基調下,非標債務成了最先被捨棄的,不過也還沒有創出過這樣長的展期紀錄。

報導表示,信託、資管計劃、融資租賃等相對高成本的非標融資,此前是遵義城投平台重要的輸血來源,而今違約問題已日益嚴重。

據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魯璐統計,2021年城投非標違約事件,從上一年的28起增至31起,涉及城投企業由38家增至42家,違約金額超過40億元。貴州因為財政實力弱、融資成本更高,成為了城投非標違約的「重災區」,共有29家城投企業非標違約,其中有13家在遵義,且債務率高。

報導披露,貴州因經濟不發達,弱資質城投眾多,「正常的資金很難進入遵義,『黃牛』特別多」。

一位債市人士透露,遵義等地的融資中介會從項目方與資金方雙向收取中介費。「金融機構不是跟發行人談合作,而是和『黃牛』談,談好條件之後再引薦到企業」。

這位債市人士表示,最諷刺的是,在當地金融局登記的某城投公司的聯絡人,不是城投公司員工,而是「黃牛」。

顯而易見,融資中介的存在推高了地方政府債務,而且發生裡應外合、設租尋租的腐敗交易的風險相當高。

據公開的資訊,「遵義道橋」成立於1993年,該集團的債務違約始自2020年初的非標逾期,至去年8月到9月期間,「遵義道橋」被執行人信息已多達十餘條,其被執行總金額高達11億元。

截至2022年6月末,「遵義道橋」持有資金僅6億,不僅較2021年末下降4成,且因抵押、質押或凍結等而受限的規模高達5.71億元。有業內人士分析說,根本原因在於當地政府無效投資過多,以及土地出讓下滑導致城投出現危機。

針對上述情況,「四通公司」創辦人萬潤南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按照正常的市場規律,「遵義道橋」早應破產,其背後的地方政府也該破產。但中共政府無視市場規則,力保「遵義道橋」,目的在於維護其政權的穩定,這背後的代價則被嫁禍到百姓身上。

萬潤南說:「中國是徹底的玩賴,它就是玩一種金融遊戲,無限的(貸款)延期,無限的印鈔票,這個後果是中國老百姓承擔的。」

推特「財經時評」帳號「亞洲金融」表示,「遵義道橋」這種賴賬新模式前所未有,而這只是中共政府打響的新年搶錢第一槍,在新年第一炸後,隨之而來的是城投債市場信仰崩塌。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