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清零政策帶來多重危害 中共騎虎難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16日訊】上海封城一個多月沒解,北京又因為疫情復燃,實施封控手段。中共一方面想彰顯所謂的制度優越性,另一方面又面臨國際質疑和經濟下滑,清零政策騎虎難下。

經濟中心上海封城一個月後,防疫目標已經從最初的「動態清零」,下修成「不在隔離區外傳播」的「社會面清零」。

4月30號,上海聲稱首次實現了這個目標。但隨即隔離區外又連日出現新增本土病例,讓「社會面清零」破功。之後,官方的口徑又下修為部分地區「社會面基本清零」。

同時,政治中心北京的確診人數也不斷攀升。雖然北京沒有宣布封城,但全市餐廳禁止堂食,景區關閉,數十座地鐵站、上百條公車路線暫停。有了上海封城的前車之鑒,北京市民也惴惴不安。

儘管如此,中共當局仍然一再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毫不動搖,同時把國內質疑的聲音全部「清零」。

旅美時事評論員唐靖遠:「中共把這個清零高度政治化以後,把它作為所謂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性的象徵,也把它視為最高領導人的一項重大政績,甚至把它與習近平他要在二十大謀求連任掛鈎起來。如此一來它就使得這個清零模式無法被改變。」

但清零真的體現出「制度優越」嗎?國際專家和學者不斷提出質疑。5月10號,之前力挺中共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也開口了。

世衛祕書長譚德塞:「談到清零政策,我們不認為能持續下去。」「我們已經和中國專家討論了這個問題,我們表示,這種方法,你知道,是無法持續的,考慮到病毒的表現,我們認為轉換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劃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任何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的措施,就像我們一開始就強調的,應該體現出對個人和人權的應有尊重。」

唐靖遠:「我們看到上海封城已經超過了一個月了,這麼嚴格的封城之下,依然每天新增是達到數千例,這個就說明封城它其實幾乎是沒有效果的。但清零帶來的巨大的次生災害和對經濟的傷害它卻是無可彌補的。這些代價它都是永久性的,因為這個病毒它注定是要長期存在的。」

清零政策還讓中國經濟活動急遽萎縮,並影響國際供應鏈,導致外資撤走。多家國際投資銀行最近再次調低了中國全年GDP增速預測,平均值只有4.5%,遠低於中共當局的目標5.5%。

當局也意識到這個危機,但還是不願放棄清零政策,並打算再次走回「大基建」的老路。美國彭博社4月初報導,中共地方政府擬定了幾千個「重大項目」的清單,計劃投資至少達到14.8萬億元人民幣。試圖以這些基建項目拉動GDP。

但「大基建」很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出現面子工程或過度建設的浪費情況,還會大幅增加地方債務。

深圳企業家王應國:「對於民主社會來說,它考慮到是老百姓的安危,考慮到是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專制社會,它考慮是權力,它就不考慮這些東西。所以說它利用這個瘟疫,它正好它能掌控能管理。中國這種清零說白了,它就是走向更集權專制的信號。」

澳洲、新西蘭和新加坡等國家曾有類似的「清零」政策,實施封城。但隨著傳播力更強的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病毒出現,加上疫苗接種率的上升,這些國家先後放棄清零。

唐靖遠指出,如果中共繼續堅持清零,最終會把中國變成世界的孤島,經濟會加速脫鈎,產業鏈會轉移,其它領域也會隨之隔離。而對中國民眾來說,清零事實上是一場正在進行的政治運動,每個人都在輪流扮演被鬥爭角色。

編輯/尚燕 採訪/常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