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國將面臨經濟衰退嗎?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11日訊】令人失望的最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報告可能更多地反映了統計細節,而沒有體現經濟衰退的立即開始。但真正的衰退就在地平線上,可能在未來18~24個月內就會浮現出來。

通貨膨脹的壓力是罪魁禍首,它使經濟衰退幾乎不可避免。經濟衰退將以兩種方式之一到來:美聯儲的反通脹措施將困擾市場,並帶來衰退。此類政策過去已經多次造成這種情況。或者,如果美聯儲拒絕對抗通脹,不受控制的通脹將很快產生足夠的經濟扭曲,從而自行造成衰退。

這種不受歡迎的前景擺在這個國家面前。與華盛頓一再聲稱的相反,今天的通貨膨脹既不是疫情之後菌株的「短暫」反映,也不是烏克蘭戰爭的直接結果。儘管這些問題肯定對通脹有所影響,但目前的價格壓力主要是因為十多年來,華盛頓在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的領導下出現的巨額預算赤字,美聯儲通過創造大量新資金來籌集資金。

在此期間,美聯儲使用新資金購買了約5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務,僅在過去幾年中就購買了約3萬億美元。這種方法實際上是通過印製紙幣為政府融資的現代等價物,也是持續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美聯儲才剛剛開始回應通脹鬥爭的要求。它已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從低點上調0.75個百分點至1.0%,並承諾將進一步提高。其政策也扭轉了所謂的「量化寬鬆」計劃。

美聯儲現在不會創造新的貨幣和金融流動性來直接在金融市場上購買債券,而是出售過去幾年積累的一些證券,並在此過程中從金融市場和經濟中吸收一些通脹資金。所有這些都將會抑制經濟活動。

2022年3月3日,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華盛頓國會山舉行的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Senate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Committee)聽證會上作證。(Tom Williams-Pool/Getty Images)

美聯儲將不得不制定更多的政策來應對現在根深蒂固的通脹。即使在美聯儲採取最新舉措之後,考慮到短期利率仍僅為1.0%。在今天8.5%的通貨膨脹率下,借款人將以美元償還貸款人,其實際價值遠低於他支付的利息。按實際價值計算,貸款人實際上向借款人支付了使用這筆錢的費用,所以借貸和消費的巨大動力仍然存在。

為了消除這種激勵並馴服通脹,美聯儲將不得不將利率提高到通脹率之上。這個舉措必須走夠快,才能起作用。然而,這將不可避免地對市場和經濟造成足夠大的衝擊,從而導致經濟活動停滯,並可能至少是短暫的低迷。

毫無疑問,美聯儲已經開始謹慎行事,因為擔心會出現這樣的衰退效應。然而,經濟無法避免它。即使貨幣政策再謹小慎微,經濟衰退也會到來。最終,不受控制的通貨膨脹將使商業規劃充滿不確定性,以至於企業將放棄投資項目。而這些項目原本可以提高經濟的生產潛力並鼓勵就業增長。即使能夠確保工資上漲,工人仍將難以跟上迅速上漲的生活成本。

通貨膨脹會侵蝕股票和債券等以美元計價的資產的價值,也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回落,從而進一步阻礙對實際生產能力的投資。與此同時,持續的價格壓力將把可用的投資資金重新定向到通脹對沖工具,如藝術品和土地投機,而不是更具生產力的活動。即使美聯儲不採取行動,所有這些扭曲都將導致經濟衰退,也可能是更嚴重和持久的經濟衰退。

目前的經濟衰退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一年前,當通貨膨脹首次變得明顯時,華盛頓開始改變政策,而不是忽視這個問題,當局現在就不必徹底改變政策,以產生足夠的反通脹影響。

相反,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幾個月來一直堅稱通脹是「暫時的」,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也是如此。就連喬•拜登總統,直到去年夏天,也如此聲稱。現在他指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迅速採取行動不可能避免所有的通脹壓力,但它本可以緩解美國現在面臨的麻煩的強度。當然,這個機會現在已經消失了。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作者簡介:

Milton Ezrati是《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撰稿編輯。該雜誌附屬於布法羅大學人力資本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apital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他也是總部位於紐約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個明天: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將如何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A Recession Is on the Horizon」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