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烏克蘭抗戰經驗 台後備軍人教育召集開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10日訊】俄烏戰爭激发了台湾人的危机意识。台灣後備軍人新制教育召集宣告開訓。軍事專家稱,台灣借鑑烏克蘭全民皆兵抵抗俄羅斯的經驗,正致力於培訓後備軍人,以應對中共與日俱增的武力恫嚇。

台灣後備軍人新制教育召集第一批近400名受訓人員,已於3月5日報到。在14天的新制訓期內,這些後備軍人每天將接受十小時的訓練,包括夜間兩小時的操練,課程則新增了手槍、步槍、機槍等武器的實彈射擊,並實施行軍夜校、野外宿營等高強度的科目。

曾經服役20年的退役少校陳明才,現在也被召回擔任副營長。他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如果台海開戰,終須有人上戰場操作武器,既然他被教召,那就配合國家政策。

一名張姓後備軍人3月5日報到時告訴美國之音,俄烏戰事歷歷在目,讓許多台灣人因此危機意識抬頭。強化版的教召能提升後備軍人的戰力,有助於台灣備戰。

過去台灣的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是每年一次5至7天,被指流於形式,戰力屢受質疑。為了推動後備動員改革,台灣於去年底成立了全民防衛署,欲加強後備軍力的培養。

台灣國防部表示,新制教召14天規劃於今年前三季局部試行,全年訓練能量約1.5萬人,並將於第四季檢討成效。

美國之音表示,台灣海峽兩岸戰力嚴重失衡,台灣在不對稱作戰的建軍原則下,後備軍人的角色將越來越吃重。而台灣軍事專家一致認為,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經驗也顯示,後備部隊是消耗敵軍並拖延戰事的最有效戰力 。

報導引述台灣國家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的觀點稱,新制教召加強了野營行軍、裝備保養和武器射擊等課程,透過反覆練習融入肌肉記憶,對上戰場絕對有幫助。

台灣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曾在3月2日的一場座談會上指出,台灣成立全動署,改革後備軍人的教召制度和武器裝備,就是要讓常備部隊能輔佐正規戰力,執行灘岸殲敵及地面機動作戰等任務,達成各戰區的基本防禦作戰。

日前,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台澎防衛作戰計劃中,後備軍的主要任務是灘岸、城鎮防衛和重要設施的防護。但這三大任務所須的戰技大不同,而後備軍人的訓期十分有限,不太可能短時間內就熟練掌握步槍、手槍、機槍和迫擊炮等武器的使用技能及不同的戰場與任務。

因此他建議,應該從源頭就精細分工,按照灘岸、城鎮守衛及重要設施防護的三大任務,將後備軍人區分為不同專長,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包括武器訓練也要有針對性。換言之,未來後備教召就依照所屬任務性質來設計不同的作戰訓練。

揭仲還談到,烏克蘭的經驗顯示,單兵反裝甲火箭對俄軍造成極大困擾。而將來台灣一旦進入城鎮防衛戰,後備部隊可能反成為防衛主力,而城鎮戰短兵相接,武器射程和部隊視野都受到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射程不長但操作簡便,具有一定反裝甲甚至是攻堅效果的單兵火箭,常能發揮奇效。但台灣國防部還未在新制教召中安排類似課程,這些都必須檢討。

台灣國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列管後備軍人達230萬多人,其中退伍8年內的精壯兵力約有77萬多人。

(責任編輯:黎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