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經濟「內循環」遭遇三大問題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04日訊】中共在2020年5月提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政策,之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又把它修正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快兩年過去了,分析人士指出,所謂的「內循環」已經出現當局意料之外的問題。

曾經的「世界工廠」中國能否轉向「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兩年前當習近平提出,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時,外界質疑和討論就一直不斷。

官方所謂的「內循環」,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不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

但是隨著疫情的蔓延,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尤其去年,中共監管機構還對民營經濟進行了大規模整治,導致中國科技、金融、娛樂、教補、遊戲、房地產等行業全都受到重創。僅在去年上半年,中國公司市值蒸發就超過1.2萬億美元。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上海房產開發商經理王女士觀察發現,所謂的「內循環」已經出現當局意料之外的問題。

上海房產開發商經理王女士:「如果你逛商店,你會發現很多東西物價是上漲的。所謂的號稱說『做民族品牌』,很多東西它的成本,比如說一塊錢成本,可能他加到一塊五。但是他的賣價可能賣到一百塊,亂賣。因為整個市場上來時,還是以賺快錢為主,並不是要穩定下來,穩固下來去做自己一個品牌,或者說自己的一個體系出來,導致的結果就是拉一票是一票(能賺一筆是一筆)。」

王女士指出,市場的這種心理,使得當局構想的「內循環」淪為紙上談兵。

王女士:「你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通貨膨脹,並不像他想像當中的,我通過一個比較可持續的發展推動民族品牌,把自己的品牌做強做大,這個工作他其實沒有做好。」

其次,進入今年「內循環」還面臨一個實際問題,就是百姓口袋裡有多少錢來消費?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現在中國房地產顯然出了很大的問題之後,整體的中國經濟特別在內需這個部分呢,可能就要看說一般民眾的消費能不能夠撐起來?如果沒辦法撐起來的話,可能中國未來在這個三架馬車(消費、出口、投資)裡面的所謂的消費這一塊,內需這一塊,就會出現很大的壓力。所以你可以看到,最近包括說像野村證券很多大型的券商都調降了今年的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

中國的家庭財富中80%都是房產,去年恒大財富「爆雷」,中國投資者紛紛到恆大深圳總部和各地分公司抗議,討要自己的血汗錢。目前多家房地產巨頭都面臨流動性困難。

而去年中共的大整治導致教培業,房地產業等都出現了大規模裁員。「清零政策」又讓許多城市經濟停擺。另一方面,今年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人數估計首次突破千萬大關,他們將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因為這個經濟狀況不好,各個企業的現在都是在研究如何活下去,降低成本。很多企業就得裁員,就業的壓力也是非常大。中國的經濟如果要是照著現在一直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就業問題是解決不了。」

王女士:「內循環就是消費拉動,那時候不就有經濟學家講嗎?如果整個經濟下行,你內循環是循環不了多少時候,就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你工資少了,你錢少了,你怎麼去拉動消費呢?這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除了百姓口袋裡的錢,地方政府口袋裡沒錢了更是「內循環」面臨的大問題。

隨著疫情打擊經濟,中共整治房企,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也搖搖欲墜。黑龍江鶴崗市由於債務危機,成為中共建政以來第一個「財政重整」的城市。河北省霸州市因為財政困難,大面積違規亂罰款、亂收費。甚至經濟發達的廣東、浙江、浙江等省,也縮減公務員工資,緩發補貼。

編輯/尚燕 採訪/駱亞、易如 後製/葛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