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領袖】麥克基:社會主義的蠱惑欺騙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9日訊】「250年前,地球上94%的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費低於2美元,全球文盲率高達88%,平均壽命為30歲。是資本主義,是經濟自由化和科學突破相結合,讓人類開始擺脫那種鄙陋而貧病的生活。」

麥克基說:「但是人們總是搞不明白這個道理。人們只看到他們沒有生活在一個烏托邦裡,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每一代人都會受到社會主義蠱惑。」

「在過去的100年裡,人類一共嘗試社會主義41次,我們失敗了41次。」麥克基說。

在參加南達科他州的自由節(FreedomFest)大會期間,我採訪了美國全食超市(Whole Foods)首席執行官約翰·麥克基(John Mackey)。我們討論了社會主義蠱惑人心的欺騙手段與企業應該保持政治中立,以及他所推崇的「自覺資本主義」理念。

這裡是《美國思想領袖》節目。我是主持人楊傑凱(Jan Jekielek)。

觀看完整影片及文稿請至:https://ept.ms/3fgTKSv
—————————

楊傑凱:約翰·麥克基,很高興您來到《美國思想領袖》節目。

約翰·麥克基:感謝你的邀請,楊。

自覺資本主義的4個支柱 營造文明社會

楊傑凱:約翰,您是全食超市的首席執行官,因此被人們所熟知。同時,您也是《自覺資本主義》(Conscious Capitalism)這本書的作者。我們先談一談《自覺資本主義》這本書,坦白說我們需要談談這個詞的基本知識,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約翰·麥克基:說起自覺資本主義,首先它是很肯定資本主義的。這也是人們誤解它的原因。自覺資本主義有四個基本支柱。

第一,每間企業除了賺錢,都有潛力實現一個更高的目標。這個更高目標與企業為其客戶創造的價值有關,而企業的意義也在其中。

那麼全食超市的目標是,幫助滋養民眾和我們這個星球。再比如谷歌的更高目標是規劃這個世界的資訊,使資訊可以更便捷地被人們獲取。那麽,這些都是我們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

我經常認為,資本主義被人們誤解為,只是簡單地追求利潤最大化。賺錢本身是件好事,但是賺錢應該是企業在履行他們的目標,為人們、利益相關方、特別是客戶創造價值之後所實現的結果。

(資本主義的)第二個支柱是:一個組織有它的利益相關方,他們都很重要。他們都不可忽視。任何企業,它的主要的利益相關方是:第一,客戶;第二,雇員;第三,投資人;第四,供應商;以及第五,企業所在的社區。所以如果你開展自覺資本主義,你會意識到這些利益相關方都是相互依存的。

全食超市是一間食品商店。我們管理層的職責是招聘我們能找到的最有能力的人,確保他們接受充分的培訓,興旺成長,工作做得開心,因為我們團隊成員的職責是讓客戶滿意。如果連團隊成員自己都不開心、不興旺,他們就無法提供良好服務。所以,只有團隊成員滿意,客戶才能滿意,我們的利益相關方才能滿意。

他們之間有互相依存的關係,一旦你認識到這種互相依存,你就會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管理企業。你在管理時尋求的是多方贏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和策略對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有益處。你在運營企業時,就會更加自覺地考慮利益相關方。

(資本主義的)第三個支柱是:我們要創建的企業領導者不能只是為了填滿自己的錢袋和把個人利益最大化,他們還要為企業的更高目標服務,為利益相關方服務。所以我們會強調「有服務精神的領導者」。一名有自覺意識的領導者會為企業目標和利益相關方服務。

(資本主義的)第四個支柱是:我們想營造一個人們通過工作而實現繁榮興旺的文化——這個文化讓人們學習、成長並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因此,目標、利益相關方、領導力、文化,全部以更加自覺地方式去做,這是自覺資本主義的精髓。

全食超市服務數百個社區 負有責任

楊傑凱:似乎當一間企業或公司融入當地社區時,它就會自然在那個社區承擔起責任。有觀點認為,而我在不同時候也注意到,當這種關係被打破時,比如當一間企業變成跨國企業,它就會在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下進行運營。

似乎部分最大型的企業正陷入這種危險的情況當中。那麽,如果當企業與它們的社區之間的聯繫被切斷,要如何實現自覺資本主義呢?

約翰·麥克基:我可以談一談我自己的公司,因為我最了解。全食超市一共有530間店,我們的店位於數百個不同的社區,其中大部分在美國,也有的在加拿大和英國。因此,我們知道我們的店是融入當地社區的。

所有的跨國企業也是融於社區當中。我們對於身處的社區是產生影響力的。我們並不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裡。我們並不是孤立於社會當中其他人的。我們不僅有當地社區,我們還有供應鏈,一個遍布全球的供應網。

我們的產品購自數以千計不同的供應商和種植者,大部分在美國,也有一些在世界各地,因為我們想要銷售最高品質的天然和有機食品,無論這些食品產地在哪裡。

因此,我們認為我們有一個特別的責任,就是在我們所在的社區要發揮優秀公民的作用,要推廣我們的慈善事業,為我們進駐的地方創造就業機會,確保無論我們在哪個社區,都能在那裡發揮好公民作用。企業有這個責任,要在其所在的社區是一個良好的成員,而不是自外於那個社區。

如果認為他們的企業是在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那就大錯特錯了。不是這樣的。企業也是生活在與人們一樣的世界裡,與鄰居們和朋友們共享社區。因此,企業和每一個公民一樣,有特定的公民義務。

不應採取政治立場 企業應政治中立

楊傑凱:目前我們看到的一個情況是,各個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受到來自各種特殊利益團體的壓力,要參與到政治當中。我們看到各種企業參與政治的例子。我不需要列舉具體的例子。而這樣做往往打著對社區負責的旗號。我想聽聽您對此事的看法。

約翰·麥克基:我不認為企業應該採取政治立場。企業在它們各自的社區應該發揮好公民作用,即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解決社會問題,或者是開展慈善事業幫助社區。

但是我認為採取政治立場是一個錯誤。過去幾年來,我對於目睹的各種事情是無法苟同的,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就各種政治議題採取了宣傳立場。

首先,這個立場是經營一間企業的領導者的看法。它可能不是投資人的看法,它可能不是企業雇員、客戶或其他相關方面的看法。它只是領導者的看法。他們正在把自己的看法強加於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群體之上。

他們可能會失去那些與他們看法不同的客戶的支持。客戶可能中斷跟企業的生意,因為客戶對企業感到憤怒。他們會找其它替代的企業。他們可能會對企業產生厭惡,失去對企業的尊重。

事實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目前在政治上非常兩極分化,所以企業選邊站不符合利益相關方的最佳利益,也不符合股東們的最佳利益,不符合客戶的最佳利益。

所以,全食超市盡可能保持政治中立的立場。我自己有這方面的切身經歷。我在2007年曾經為《華爾街日報》寫過一篇關於醫療保健問題的稿子,刊登在專欄上面。那些不同意我的觀點的人強烈抨擊了全食超市,儘管那不是全食超市的觀點。

我花了很大力氣解釋說:「這並不是全食超市的觀點,而是我個人的觀點。」但是人們無法把我本人和全食超市區分對待,所以他們就攻擊全食超市。這對我來説是個重大教訓。

自此以來,我個人就沒有在公開場合採取過任何政治立場,因為我不希望全食超市因此遭到波及和傷害。那些公開表態的企業首席執行官們,他們其實從長遠來説是在損害自己的企業,我認為他們這麽做是錯誤的。

過去100年 41個國家嘗試社會主義 失敗41次

楊,有句老話説得好——我不記得是誰說的了,可能是馬克·吐溫,也可能是丘吉爾——總之這句話是這樣:「如果你到了21歲,仍然不是社會主義者,那你真是沒有善心。但是如果你到了30歲,仍然是個社會主義者,那你真是沒有腦子。」在過去的100年裡,人類一共嘗試社會主義41次,41個國家嘗試過社會主義,我們失敗了41次。

我們並不是沒有試過社會主義。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試過,但它行不通。它不能創造財富。經濟自由創造財富。經濟自由創造創新、實驗新事物、推動競爭。它提升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是幾個人,而是提升數十億人的生活水準。我認為現在的歷史課沒有教好。

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事實,看看250年前的情況,地球上94%的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費低於2美元,這是已經計入今天的通貨膨脹調整過的數字;85%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全球文盲率高達88%,平均壽命為30歲。一直以來,是資本主義、經濟自由化、創新精神、創造力、經商人士和科學突破相結合,讓人類開始擺脫那種鄙陋而貧病的生活。

但是人們總是搞不明白這個道理。人們只看到他們沒有生活在一個烏托邦裡,看到他們周圍有一些窮人,看到一些他們覺得不公平的景象,有些人擁有得太多,有些人擁有得太少。但是他們沒有把它放在歷史背景中去想一想,過去的情況是怎樣的。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每一代人都會受到社會主義的蠱惑:「社會主義會創造更好的世界。」但是它並沒有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它在世界範圍內創造了從上到下的貧困,(社會主義之下的)社會變得越來越貧窮。

有意思的是,我們最近看到古巴的抗議活動,它總是被捧為:「那裡的人也許貧窮,但是他們超級幸福。」事實上,他們並不幸福。他們一直試圖離開古巴來美國,或者去其它國家。

知識分子喜歡社會主義 但是行不通

所以沒錯,知識分子不喜歡資本主義。他們喜歡社會主義。但是社會主義行不通,可是他們頑固地認為是操作方法不對。他們覺得:「這次我們一定會把社會主義搞好。只要我們選擇對的人當領導就可以。」但是,問題不在於人的動機或者意圖。問題在於它能不能促進創新和進步,它真的不能。經濟自由可以帶來這些,社會主義不行。

楊傑凱:您剛才簡單提到批判種族主義的教育是有問題的。您能不能詳細談一談?

約翰·麥克基:我心裡對於美國建國之本的展望是,每個人都是生而平等的。我們都有尊嚴,我們都有價值,我們不應該因為種族、性別、性取向等各種因素去歧視他人。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尊嚴並受到尊重,無論他們是什麽種族。

而教導學生某些種族生來就具有剝削性或生來就是邪惡的,這就偏離了馬丁·路德·金在1960年代領導民權運動時的偉大願景。他説過:「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我的女兒們會生活在一個不以膚色取人,而是以品格取人的世界裡。」這也是我所相信的願景。

楊傑凱:讓我們回去再談一談社會主義。當我和那些喜歡社會主義並相信這是個好制度的年輕人對話時,他們經常會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舉例,說他們非常成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您有什麽看法?

觀看完整影片及文稿請至:https://ept.ms/3fgTKSv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