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中東歐佈局現僵局 立陶宛擬退17+1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05日訊】立陶宛最近公開表示,加入中共所主導的中東歐「17+1」機制,沒有什麼好處,規劃在台灣設立代表處。外界分析,此舉說明中共的戰狼外交和一帶一路,在中東歐引起負面作用,而且它對立陶宛能採取的反制,將十分有限。

根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3月2號報導,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日前通過決議,支持立陶宛脫離由北京主導的「17+1」機制,也就是中共與中東歐17國的合作機制。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這個機制「幾乎沒有帶給立陶宛任何好處」,直言這個機制正在分裂歐洲。

稍早前,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奧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也表示,中共的目標是想接管各個國家的戰略基礎設施,他質問,「我們為什麼要捲入這些風險中?」

帕維里奧尼斯表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東歐其他幾個國家,也在考慮採取類似的步驟,而立陶宛應該轉與其它民主國家合作,計劃在台灣開設經濟代表處,來擴大與台灣的關係。台灣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我方樂於與各國、各方建立良好的互動和往來,我們對於任何有助於深化台灣跟立陶宛友好關係的構想,我們都秉持歡迎的立場。」

台灣外交部表示,不便評論有關立陶宛考慮脫離「17+1」機制一事,但是與立陶宛保持友好且暢通的溝通管道,關於在台設立經濟代表處一事,沒有進一步消息透露。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指出,不只立陶宛,中東歐其它國家,近期都對中共的態度明顯轉變,背後有地緣政治的因素。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首先當然是地緣政治的影響。立陶宛國家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俄羅斯,特別在民主黨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俄羅斯的壓力可能會增加,中國又積極尋求和俄羅斯改善關係,這對於波羅的海三國增加國家安全的威脅,他們就更仰賴美國主導的北約的安定力量。」

鄭欽模分析,波羅的海三國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不像其它歐洲國家,而一些接受中共「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下場都不好。加上日前,捷克議長訪台,引發爭議,前議長在中方的壓力下猝死,都讓這些國家對中共的一帶一路及戰狼外交,抱持戒心。

鄭欽模:「在川普時代,蓬佩奧兩次訪問中歐,也和這些地方,討論乾淨網絡計畫和三海協議,在經濟上、科技上,提供資金協助這些國家,也就造成這些國家,他們寧願加入自由民主聯盟,對中國提供的這些科技設備,特別是5G、監控,特別予以排斥。」

鄭欽模分析,這是今年2月9號,習近平主持「17+1」峰會,這些國家不願意派出領導人出席的主要原因,他們更傾向要有自己獨立的外交路線。

外界關注,立陶宛明確的表態,是否會引來中共的抵制。今年2月初,中共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陳文鴻即投書媒體,叫囂反制立陶宛,包括禁止中國企業前往立陶宛投資,加快中歐班列「直達」,邊緣化立陶宛,作為對立陶宛不友好的回報。

中國問題研究學者薛馳:「中共和立陶宛的經濟關係本來並不大,也就談不上立陶宛經濟對中國有多少依附性。他的專家口中所說的中歐班列,他們要通過中歐班列把立陶宛擱在一邊,繞開立陶宛,在經濟上、旅遊上、交通上,對立陶宛進行隔離,想通過這種方式,對立陶宛進行打擊,這是很愚蠢的事情。」

中國問題研究學者薛馳認為,中共若對立陶宛實施經貿制裁,不僅沒有效果,還會有反作用。

薛馳:「在歷史上正是由於一些小國反抗,使大國陷入僵局、陷入危機,例如蘇聯入侵阿富汗。那麼中共目前手中並沒有得力的武器,來打擊立陶宛,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對立陶宛進行報復,我們可以預期他一定會踢到鐵板。」

薛馳認為,立陶宛的表態,顯示中東歐國家對中共一帶一路的政策,從觀望、渴求,逐漸轉向現實的冷淡,最終採取牴制,也說明中共在中東歐的佈局,明顯遇到僵局。

採訪/陳漢 編輯/林岑心 後製/王明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