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員揭密 習近平全面脫貧有四大戲法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7月04日訊】中共病毒疫情重挫中國經濟,然而,習近平仍發誓要在2020年要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位體制內的官員曝光中共年底全部完成脫貧任務的四大戲法。

據黨媒報導,習近平6月上旬前往西部地區寧夏視察,調研了解當地的推進脫貧攻堅情況,及發展農業、產業和加強生態保護等情況。

習近平在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中共「兩會」的工作部署,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努力克服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

習近平一行所察所視,處處聚焦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關鍵的就是消滅貧困。2015年中共啟動「脫貧攻堅」行動,按計劃2020年全面脫貧。目前,距離脫貧大限不到6個月時間。

按照中共官方的說法,中國還有52個貧困縣,其中寧夏僅剩1個貧困縣。但媒體多次揭露,地方政府為了政績,搞脫貧造假,不少貧困戶的被強制脫貧。很多人因房子被強拆、低保被取消而自殺。

從去年底至今的中共病毒疫情,導致中國經濟、文化、金融、外貿、市場等均受到極大重創。

疫情持續蔓延之下,中共高層仍強調2020年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顯然不現實。

一位體制內的官員李平(化名)7月2日對希望之聲說,到了年底中共必然會宣布:共產黨建政71年,已經圓滿的全部完成脫貧任務,而且是全民奔小康!

那麼中共是具體怎麼脫貧的呢?李平說,對撒謊成性的共產黨而言,要完成脫貧任務實在是太容易了!中共具體脫貧的方式,主要分4大戲法。

第一個戲法很簡單,中共的直接手段是全面降低脫貧的標準值。假如國際上要求脫貧的標準是年收入不得低於多少美元的收入,那麼地方官員把這個標準降低,對外比方說把脫貧的標準降到3,000元或4,000元,不就行了嗎?然後他就算完成任務了嘛!

保證脫貧的第二個戲法就是:脫貧數據全面造假。數據造假包括什麼呢?老百姓數據造假、對上級數據造假、媒體的數據造假,還有就是政府機關的數據造假,最後一個就是脫貧的所謂從事人員數據造假。這個具體的數據造假是牽扯方方面面,因為不是一概而論。數據都在他們手裡,又沒有監督,他要說脫貧了,你就脫貧了!

第三個戲法,叫作「突擊慰問全民脫貧」。比如說留一個縣,一個縣區沒有脫貧,到了年終的時候他就會慰問,然後發動什麼呢?共青團、婦聯、還有什麼工商啦、稅務啦,有錢的部門每一個單位包保,包保後拿錢,拿錢給他後他不就脫貧了嘛。

「突擊慰問」就是說臨門一腳,就是沒辦法只能給他送錢,送錢是給他脫貧。

中共的第四個戲法:也是最後一招,全民脫貧造假的「野蠻封嘴」。比方說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窮困的地方,人煙罕見的地方,國內記者都找不到的地方,更何況外國記者找不到,那些貧困戶怎麼辦?幹部就去封嘴。

比方說,某某某領導要來這個地區檢查了,你要說你家年收入是20,000塊錢,你知道怎麼講吧?其他什麼不能講,如果你按我們的要求講了,那過年的時候給你2,000塊錢,否則就沒有!這樣貧困戶拿了2,000塊錢,你想想他不是封嘴了嗎?

所以說,中共肯定是要宣布全部脫貧,全部都奔小康,肯定是這4個方面,降低標準,數據造假,突擊慰問和野蠻封嘴。用這四樣法寶貧困人口就實現全面脫貧了。

「全面脫貧」只是一個笑話

曾經在媒體行業工作的蔣先生對希望之聲表示,中共的扶貧充斥著貪腐和造假,官員甚至為了政績搞強制脫貧。他認為,就是沒有出現疫情,2020年「全面脫貧」和建成「小康」社會也絕對實現不了。

他說,比如西部、西北、西南地區,即使沒有疫情,他們也脫不了貧,那裡的條件太差了,知識、條件都達不到。再加上今年疫情這麼嚴重,有些地方能夠保持地方運轉都算不錯了,別說脫貧了,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全面脫貧」目標只能一個笑話。

河南前官員岳山(化名)說,中國經濟都這樣了,高層還在自話自說喊脫貧、奔小康。

岳山認為,所謂的全民脫貧、全面小康社會是共產黨幾十年來的謊言,是中共給全國人民畫的大餅,它這個餅還沒畫完,它得繼續圓下去、畫下去。

他說,現在在台上的這幫人不懂經濟。中國經濟不是說疫情來了後才糟糕的,幾年前問題已經很嚴重了!比方說,9億多中國人收入在1000到2000元人民幣之間,這是多麼大的人口數字,你怎麼去脫貧啊?

岳山表示,很多人都沒去過中國農村,沒去過大山,大山裡面老百姓沒有什麼資源,就是種地。去掉種子、化肥,糧食的價格那麼低,農民的收入怎麼能上的去呢?再說西北,甘肅、內蒙、陝西、山西、青海,有多少貧困人口啊?西北高原照樣有很多人住在窯洞裡面。

他說,還有生存都非常困難的地區,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包括太行山區,山裡的人長年累月靠什麼生存?脫什麼貧啊?所以說,全民脫貧、奔小康那是一個陷阱,高層自話自說。

時評人鄭中原表示,中南海高層內鬥膠著,哪管得中國民生多艱的苦況.到頭來它照樣宣稱「實現了全面小康」,但那只是官方的數字,為中共歌功頌德的戲碼而已。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