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強爆料是真是假?九合一選舉「韓流」數據看端倪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2月02日訊】澳洲多家主流媒體一週前發表了有關中共情報人員王立強向澳洲政府投誠的報導。王在鏡頭前坦承自己曾參與了一系列中共滲透香港和台灣的間諜活動。中共政府隨即發聲明,對此矢口否認。台灣有律師用王的爆料內容與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時「韓流」突然爆發的數據作對比,發現王所言不虛。

台灣律師兼作家「果殼」 近日在台灣媒體《今周刊》上發表一篇長文,分析了台灣2018年11月24日舉行「九合一選舉」前幾個月,網絡和台灣主流媒體上突然爆發力挺韓國瑜熱潮的相關統計數據,對比王立強披露的中共滲透台灣的間諜活動,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十分明確的一致性。

文章指出,王立強在澳媒的訪談中,披露了中共如何通過金錢收買代理人、建立資訊戰的海陸空軍,以及動用各種恐嚇威脅等手段,對民主社會進行大規模滲透的操作手法。

王承認,他負責的間諜工作主要有三大類:1,香港 — 滲透香港大專院校與學生組織、招攬中國留學生攻擊港獨份子,參與銅鑼灣書店綁架行動;2,澳洲 — 建立情報中心與代理人機構;3,台灣 — 介入操控台灣大選。

文章分析稱,澳洲身為五眼聯盟(Five Eyes)一員,可與英國、美國、新西蘭及加拿大共享國際情報。而王立強所披露的中共海外滲透活動涉及到了一些具體的人名、數據、金額和具體的操作模式等細節,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只需與其已掌握的情報交叉比對一下就可查證其所言真假。

其次,如果王男真的如中共官方所言,曾於2016年就涉犯詐欺(代表中國政府系統已有犯罪人資料),2019年初又再度犯案,王為何在案發後還可以自由進出深圳、香港,還多次出境去韓國、台灣、澳洲,相信中共海關的人臉辨識系統不可能「失靈」這麼多次。

第三,用王立強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描述其在台灣所做「滲透工作」的內容,與一年前出現的「韓流」數據資料進行對比,可發現這兩者是吻合一致的。

這篇文章的對比分析如下:

王立強告訴澳洲媒體說:「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是我直接參與操作的,我們不但在三地建立了20多萬個網絡帳號攻擊民進黨,還成立很多粉絲團作網絡霸凌。我們還建立海陸空「三軍」全面攻擊台灣選舉。」

事實上,從2018年9月開始,台灣輿論界有關韓國瑜的搜尋熱度的上升曲線(藍線)就一直飆升,先在網絡上爆發,其後一路延燒到台灣各路傳統媒體,到9月底開始這股追捧韓國瑜的熱潮誇張的「沖天」,一時間台灣的「韓流」來勢洶洶。

 

谷歌對台灣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各熱門候選人的網絡搜索熱度統計圖。(網絡截圖)

文章指出,Google數據顯示,去年台灣九合一大選前3個月,台灣人對減肥和韓劇的搜尋熱度還趕不上搜尋韓國瑜的熱度,這已經夠不合常理了;甚至連同年11月金庸過世這個「全球矚目的消息」,也比不過韓國瑜的聲量,凸顯出這股「韓流」 現象的背後「明顯有外力操縱」。

那麼究竟是哪邊的勢力在暗中操縱這股突如其來的「韓流」呢?

文章指出,《天下》雜誌當初有一篇報導整理了台灣網絡社交平台PTT上的輿論狀況,試圖查明在台灣網絡上到底有沒有被外部勢力操控的「網軍」。查證者們通過對共計1萬6千多筆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後,找到一個關鍵帳號:mark2165,畫出了「韓流」的社群網絡圖。

首先,調查顯示,Mark2165在「九合一」選舉前三個月(2018.8.11)至選舉當日,密集發布212篇貼文挺韓國瑜,最快不到兩分鐘就能產製一篇貼文。

其次,帳號mark2165的發文時間也很奇怪——潛水一年多,「九合一」選舉前才突然開始頻繁發文。

該報導統計發現,從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這個帳號在長達近1年半的時間裏總共才發表了15篇帖文;但從2018年8月以後便開始井噴式密集發文,到當年的12月份,在一個月內發文多達151篇,也就是說平均每天發文5篇。關鍵是這個PTT帳號,只不過是隱身在20萬個帳戶下的冰山一角。

第三,如果只有在網絡上發酵操作,也還不足以引起廣泛的「韓流」,因此有必要再比對一下王立強所說的其他「空軍」。

王立強在接受澳媒訪談時說:「光資助媒體公司,我們就花了15億人民幣。為了改變台灣人的民意走向,我們對台灣各媒體投下重金,比如中天、中視、東森、TVB等。

回憶2018年的情況,在九合一選舉前幾個月,台灣各家電視台出現了競相播報韓國瑜的熱潮,甚至出現一天24小時輪播韓國瑜的異常現象。

NCC對此曾發表的一次調查報吿顯示,播報韓國瑜比重最高的4間台灣電視媒體,剛好就是被王點名的中天、中視、東森、TVB。

CNN關於台灣2018年九合一選舉前各大媒體播報特定候選人時間比例的統計圖表。(網絡截圖)

「果殼」的文章寫道,「王立強所闡述的是一場現代的戰爭。資訊戰已經不是空談想像。」

文章更強調,王立強事件對台灣人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如果你認為民主是好東西,那我們該做點什麼。」

(記者竺穎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