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陷大規模示威 5天近百死4000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0月06日訊】繼蘇丹和埃及,伊拉克成為今年第3個陷入大規模示威的中東與北非地區國家。伊拉克反政府集會進入第5天,導致近100人喪命、4000人受傷。政府至今仍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做出回應,多個地區示威活動也未有停歇。聯合國形容暴力情事是「無謂的殺害」,呼籲終結暴力。

4日,獨立新聞媒體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在報導中指出,數以百計群眾聚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巿(Baghdad)中心,警方對他們開槍,「狙擊手從屋頂制高點對著他們一槍一槍地射擊,有一位抗議人士頸部中彈」。

這場沒有政治人物引領的示威是總理馬帝(Adel Abdul-Mahdi)去年在什葉派政黨相挺之下上台以來遭遇的最嚴重抗議,1日首都巴格達率先發難後,已迅速擴散至伊拉克南部。

示威的抗議人士多半是年輕男性,他們堅稱這場運動與任何政黨或宗教機構無關,而是抗議政治人物近來表現。他們從最初的振興就業、改善公共服務的訴求演變成要求政府下台。

2019年10月5日,伊拉克反政府集會進入第5天,導致近100人喪命、4000人受傷。政府至今仍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做出回,多個地區示威活動也未有停歇。(AHMAD AL-RUBAYE/AFP via Getty Images)

5日,隨著天色漸暗,巴格達多個地區和伊拉克南部的示威活動仍未停歇。

目擊者表示,安全部隊在巴格達東部驅散一場大型集會,朝當地示威群眾發射催淚瓦斯和實彈。當局則直指朝民眾開槍的是身分不明的狙擊手,他們已著手搜查住宅區,揪出幕後主嫌。

在南部城市納西里耶(Nasiriyah),示威者5日放火焚燒6個不同政黨的總部。

南部城市迪凡尼亞(Diwaniyah)同樣看到示威者集結,法新社記者還說,有人對空鳴槍。

聯合國駐伊拉克高階官員普拉斯哈爾特(Jeanine Hennis-Plasschaert)說:「5天都傳出死傷報告。這必須停止。」她並形容暴力情事是「無謂的殺害」,幕後主使必須負起責任。

伊拉克國會人權委員會表示,過去5天罹難者大多在巴格達,首都另有250人治療槍傷。「我們要求伊拉克政府解釋清楚遭狙擊火力傷及的個案,這件事今天仍在上演。」

委員會也指出,目前已有540人被捕,其中近200人仍在拘留中。

2019年10月5日,伊拉克反政府集會進入第5天,導致近100人喪命、4000人受傷。政府至今仍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做出回,多個地區示威活動也未有停歇。(AHMAD AL-RUBAYE/AFP via Getty Images)
2019年10月5日,伊拉克反政府集會進入第5天,導致近100人喪命、4000人受傷。政府至今仍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做出回,多個地區示威活動也未有停歇。(AHMAD AL-RUBAYE/AFP via Getty Images)

籠統改革計劃 難安撫人心

這次是2017年宣告擊敗伊斯蘭國(IS)以來,伊拉克死傷最慘重的動亂,也撼動馬帝政府。當局祭出殘暴手法無法平息示威,反而催出更多街頭抗爭。

中央社報導,馬帝3日表示,沒有「神奇藥方」可以滿足示威人士訴求。他提出的籠統改革計劃無法安撫人心,民眾違抗2日起在巴格達實施的宵禁,與警方衝突。

有抗議民眾說:「(政府承諾)我們已經聽了至少15年…什麼改變也沒有發生。他們趕不走我們,要不把我們殺了,不然我們會把政府換掉。」

2019年10月5日,伊拉克反政府集會進入第5天,導致近100人喪命、4000人受傷。政府至今仍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做出回,多個地區示威活動也未有停歇。(AHMAD AL-RUBAYE/AFP via Getty Images)

伊拉克獨裁者、遜尼派暴君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 海珊)政權於2003年垮台後,什葉派勢力抬頭,掌控權柄至今。蒙受後美國入侵期間、後達伊沙(Daesh)時代、政府貪腐、外國勢力干預、經濟癱瘓之苦的伊拉克人不再容忍。

達伊沙是激進武裝團體伊斯蘭國(IS)別稱。

大體上發生在巴格達的示威潮以什葉區為主,同時發生、沒有重要人物引領,而且走上街頭的年輕人政治訴求各異,是失業、貪腐、基本生活機能未獲滿足把他們團結起來。

伊拉克教派衝突嚴重。薩達姆垮台後,獲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政府掌權迄今,遜尼派的活動或示威大體上會被貼上恐怖主義標籤而遭到打壓。但這次就連什葉派民眾也走上街頭,這讓政府如芒刺在背。

伊拉克人何以現在怒吼?

討伐達伊沙有功的56歲將領、伊拉克反恐局(Counter-Terrorism Service)指揮官沙迪(Abdul-Wahab al-Saadi)被伊拉克人視為國民英雄,9月底卻遭到無預警降調,據稱是觸動這一波示威其中一個原因。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中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達德(Fanar Haddad)告訴歐洲新聞台(Euronews):「人民累積多年怨憤與挫折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伊拉克治理失靈,人民失望了將近16年後,以原始表達方式來反抗政治體系。」

從1990年因入侵科威特而遭聯合國制裁、2003年美國為首入侵行動、2014年陷入內戰,到最接近當前風暴的對抗達伊沙戰役,這些人禍已使伊拉克道路、醫院、學校和基礎服務長達數十年無人聞問。

對抗達伊沙的戰爭結束後,人民原本期盼可在更安全環境下休養生息,結果他們沒有盼到相對穩定的生活,長期存在的失業問題還是沒有改善,就連水、電供應也還是時有時無。

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17年伊拉克失業率為13%,青年失業率更高達25.6%。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它的石油蘊藏量居全球第4。這樣的國家就算無法欣欣向榮,經濟也早該復甦了才對。但一項於7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伊拉克人認為貪腐問題近幾年持續惡化。統治當局助長貪腐盛行,卻讓數百萬人民貧窮度日。

伊拉克幾乎每年都發生類似抗議,但哈達德指出,之前的示威活動訴求分散而且沒有人領導,「當前境況還是頭一遭」。同時,這一波街頭運動的示威型態更暴力、參與者來自更年輕世代且完全不隸屬於任何已經組織化的政治運動,包括政府內部和政府以外的機構。

他說:「他們也全面摒棄現有體制。我們第一次聽到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的著名口號—人民要求政權垮台。」

儘管馬帝已經提出願意與「和平示威者的代表」見面,但哈達德指出,抗議人士的訴求並沒有統一的舞台。他表示,「如果政府垮台,最可能的情況恐怕會是領導換人但換湯不換藥,我認為這正是統治階級打的如意算盤」。

(責任編輯:程以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