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院士:中國飛機發動機落後國外至少一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29日訊】9月29日,中國兩款國產噴氣式大客機完成試飛。這是繼C919與ARJ21在5月5日首飛後,第二次試飛。不少大陸民眾為此歡呼。不過,大陸一名工程院院士透露,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飛機,中國發動機都落後國際最先進水平一代甚至更多。

9月29日上午8點左右,ARJ21飛機107架機試飛,經過2個多小時的飛行,於10點多降落,完成一架次共9個試驗點的生產試飛任務。

此前的5月初,新支線客機ARJ21正式投入航線運營10個月後,國產大型客機C919也進行了首次試飛。

ARJ21、C919之間有諸多聯繫。兩款機型同為中國商飛公司研製,中國商飛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

中國國產大客機接連完成試飛,令不少大陸民眾為之歡呼。但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透露,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中國發動機都落後國際最先進水平一代甚至更多。

9月29日,陸媒科技日報報導稱,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20年全球將需要新交付客機3.8萬架,發動機需求量達7.4萬台, 僅亞太地區預計將占三分之一。

報導說,儘管中國已將「自主製造航空發動機」上升為國家戰略,相對薄弱的研發基礎卻可能令北京當局無法儘早搶占這一市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甘曉華介紹,在航空領域,飛機的設計製造一般需要15-20年,發動機要20-25年,全世界能做飛機的企業有20-30家,能做發動機的卻只有3-5家。

甘曉華坦言,中國國內軍用航空發動機跟國外最先進水平相比落後一代(20-25年)甚至更多。而民用發動機,差了一代甚至更多。

瞭望智庫27日也曾刊發文章說,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是航空產業和飛行器的源動力,對國防和工業體系意義巨大。而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是一部與「心臟病」作鬥爭的血淚史。

文章將航空發動機相關技術形容為「僅次於核武器的第二大軍事敏感技術」,將「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行動,形容為「大國才能玩的起的遊戲」。

文章指,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已證明,世界先進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徹底根治中國飛機的「心臟病」必須「要立足於自力更生」。

據悉,已經試飛的C919首架機,目前搭載的發動機型號為LEAP-X,由美法合資的CFM國際公司研製。

陸媒8月份報導稱,與國外相比,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處於相對落後狀態。民用航空發動機幾乎空白,依靠轉包業務分享部分市場。不論從國家安全還是經濟利益考慮,飛機「心臟病」急需根治,航空發動機行業發展可期。

報導說,未來20年中國商用飛機數量將超過4430架,大約需要發動機數量12000台,在四代機方面,作為中國未來的主力戰鬥機,不可能一直依賴國外發動機,中國必將研發其配套的發動機。

據報導,中國正在為C919和C929研製國產的長江-1000和長江-2000發動機。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國產發動機的製造量產很難在短期實現。

(記者文馨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