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女棄病母於車內 貼告示稱誰養她就送車

【新唐人2017年06月17日訊】近年來,中國大陸,虐童和棄老事件屢見不鮮。近日,一名78歲的陝西西安老婦因患腦梗塞,不能自理生活,卻被女兒安置在一輛越野車上,還貼出告示:「如果喜歡這輛車,請妥善安置車內老人」,還用加大字寫道:「請勿送進醫院」。

網上圖片可見伏在輪椅上的老人瘦骨嶙峋,臉上有塊傷疤結了痂。鄰居劉先生表示,「她有家,但是過得像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老人,太可憐了」,有時她就睡在樓道裡,有時被挪到樓下一輛越野車上。

劉先生說,老人退休前是一名教師,自己桃李滿天下,現在卻落得個養娃不防老。

如今老人每月還有數千元的退休金,按道理說不會是兒女多大的負擔,而且個性隨和且有禮貌,見著誰都打招呼,人品沒有問題,沒料到竟如此落魄。

劉先生說,他們家2015年8月份搬過來時,老人一家祖孫三人已經在這裡住了。那時老人身體還好,接送外孫女上學、打點家務。

據介紹,去年老人得了腦梗,生活不能自理,她的女兒對她的態度180度大轉變,從去年冬天開始,老人的女兒常女士就經常把老人放在輪椅上推到樓道,讓她在樓道裡過夜,一扔就是好幾天。

冬天太冷,老人分不清哪扇門是自己家的,就挨個敲。鄰居曾經出言相勸,但老人的女兒也不以為意,甚至將家裡的東西也搬出走廊,最後弄得遍地都是垃圾、雜物,環境相當惡劣。

據瞭解,老婦女兒的家裡養了12隻貓,2隻狗,2隻鸚鵡,都被人照顧得妥妥噹噹,而老人被放在過道髒亂不堪。劉先生慨歎:「家裡的這些寵物都照顧的這麼週到,老人卻睡到樓道裡,真不知道該怎麼說。」

前不久,老人的女兒又想出「新招」,買了輛越野車將老人搬到車裡住,還在車上貼了張A4紙,稱誰願贍養老人就將這車送給誰。

汽車就放在小區對面的停車場裡,車門車窗都未上鎖,前後玻璃上均貼著一張A4紙,上面白紙黑字寫著「如果你喜歡這輛車,請妥善安置車內老人」,下面還用加大號字體註明:「請勿送進醫院」。

對於老人被送上越野車「居住」,鄰居們憤怒的說,我們經常晚上看見老人就窩在車後座上。據說,這車是她閨女花了6萬多塊錢買來的。你看看上面寫的話,「老人是搭上一輛車就能送出去的嗎?」

小區一位保潔員說,14日早上,老人從輪椅上摔下了台階,摔得頭破血流,結果還是把老人推出去了。

保潔員還說,之前老婦曾赤腳被拋棄在屋苑內,到了吃飯的時間沒人來看護,保潔員好心給老人弄些飯,事後,老人的女兒卻說「不要給我媽亂餵剩菜剩飯」。小區物業管理處曾多次上門溝通,但都沒有後果,「感覺她總有自己覺得合理的解釋」。

而常女士的女兒說,「把姥姥放在床上會掉下來,我媽媽沒做錯。」常女士也說,讓她媽睡車裡是因為那是房車,比住家裡好。」

對此,網民紛紛斥責:老人的女兒枉為人子女。

近年來,類似事件頻見報端。

4月19日媒體報導,一位八旬江蘇揚州老太,育有兩兒兩女均成家立業,老伴去世後,她到兩個兒子家輪流生活,近日,輪到小兒子時,竟不讓老人進門,還把她的被子扔到馬路上,老人無奈只好在大門口睡覺,三天都沒進食。

4月17日媒體也曾報導,河南鄭州一名九旬翟姓老人,遭5名兒女嫌棄,不但對老人不管不問,近日,還把老人拋棄街頭。老人因擔心影響兒女名聲,不肯說出其兒女的住址,目前,老人仍被安置在當地的救助站。

去年8月,陸媒曾曝光,江蘇鹽城市兩名9旬生病老人,被扔在馬路邊的垃圾桶旁。還有湖北宜昌一名82歲的老人,儘管有5個子女,卻不得不坐著輪椅、守著棺材露宿街頭。

中國網路作家荊楚對新唐人分析,孝順和敬老,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中共歷次運動打掉了中國人的傳統孝道,才導致類似事件頻發。

中國人權活動人士劉青說,子女不贍養老人,主要是道德方面的原因。中共統治這些年裡,把黨性擺到比人性和親情關係更重要的位置,造成道德層面的滑坡,所以頻頻出現如今年輕人不贍養父母、拋棄父母的現象。

作者袁斌刊文說,在中國,虐童和棄老事件可以說已經成了一種瀰漫性的社會現象。不用說,導致這類現象的具體原因是繁雜多樣的,但在千差萬別的具體原因的背後,我以為還存在著一種共同的因素,那就是道德人倫的塌陷,這才是虐童和棄老事件屢見不鮮且愈演愈烈的深層次原因。

作者說,中國自古就是道德禮儀之邦,強調敬天重德、敬老愛幼、父慈子孝。但近代以降,傳統文化和道德日漸式微。尤其是共產黨當政後,更是明目張膽的將其作為封建遺毒予以清掃,從根本上斬斷了國人的道德根基,使得如今的許多中國人不但對孩子和老人,缺乏起碼的愛心孝道,對天地神靈也毫無敬畏之心。尤為可怕的是,他們不僅不孝敬長輩不愛護下一代,也不以為這麼干會有什麼報應,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干。

作者表示,敢斷言,如果傳統文化和道德不能復興,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之心不能重建,愛心孝道不能被重新回歸,虐童與棄老的事,在中國還會沒玩沒了的繼續上演。而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連敬老愛幼都不能普遍做到,GDP增速再高,經濟實力再強,你們覺得國民會生活的幸福嗎?

(記者李文馨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