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之光小綠人17歲生日 Google首頁為他慶生(組圖)

【新唐人2016年03月18日訊】(新唐人記者欣然報導)3月18日,Google搜索引擎的主頁上,突然出現了大家常常在十字路口看到的行人信號燈「小綠人」。原來這一天是小綠人17歲的生日,Google在替他慶生呢!

您知道嗎?小綠人有靜止的和會動的兩種,而「會動的小綠人」與倒數計時交通信號燈的誕生地是臺灣。所以,動態的小綠人也被視為另類的「臺灣之光」。

據了解,最早的交通行人信號燈是東德的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1961年在東柏林率先推出的。這個交通信號用小紅人代表禁止通行,小綠人則代表可以通行。那時的小綠人是靜止不動的固定姿勢。卡爾•佩格勞發明的這種信號燈,很快就普及到世界各國。

1998年,臺灣開始改良交通信號燈,嘗試在小綠人的號誌上加裝計時功能。臺北市政府先是分別在國父紀念館(光復南路)、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及華納影城(松智路)試裝了三座設計理念類似、款式細節不一的行人倒數計時信號燈做測試。最終,臺北市政府決定採用位於臺北市松智路與鬆壽路交叉路口的「小綠人」的裝置。

1999年3月18日,第一座採用「會動的小綠人行人號誌」與讀秒倒數計時同時向行人發出通行信號的新型交通信號燈,正式在臺北市松智路與鬆壽路口誕生了。當行人過斑馬線時,號誌亮起,小綠人就開始隨著秒數的倒數越走越快,直到紅燈出現才停止。

據維基百科的介紹,臺灣首創的動畫小綠人的走動畫面,其實是由7個不同人形圖案組成,利用人眼視覺暫留特性產生人形走動或快跑的動畫顯示。而且,人形走動速度有慢、快兩段(或慢、快、極快三段)。當路口信號控制裝置啟動行人綠燈時,人形開始以慢速走動;當倒數計時器倒數至一定秒數時(視路寬設定,通常為14秒),人形動畫改以快速走動;剩餘10秒時,人形動畫改為跑步並會閃爍。

這個十分生動的信號燈,立即得到了不少國家的青睞。美國、德國、日本及中國大陸都先後引進了這種會走動的小綠人信號燈。

2014年12月23日,太北市交通局在小綠人的誕生地(臺北市松智路與鬆壽路口)設置了解說牌,透過中、英文解說,向公眾和外國遊客介紹這種信號燈設置的由來。從此,位於臺灣鬆壽與松智路口的動態小綠人就成為連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觀光的景點之一。臺北市交通局表示,小綠人不僅是行人安全的守護者,也代表對行人的尊重。

責任編輯:凱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