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又拿經濟說事?習近平一語點破

【新唐人2016年01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鍾離述綜合報導)近日,中共黨媒接連發文反駁反腐影響經濟發展觀點,並引用習近平的話進行回擊。外界分析認為,面對習近平王岐山新一輪反腐攻勢,敵對派系又開始用「經濟下滑」說事,試圖阻止反腐深入。

1月25日,中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反腐絕非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腳步放緩,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反腐影響經濟發展」漸起,在輿論場上混淆視聽,值得警惕。

文章舉例說,有的認為反腐是經濟的「減速帶」,把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歸咎於反腐的深入;有的甚至認為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之惡」,沒必要反腐。

對於反腐影響經濟的反駁,其他媒體也有相似的回擊。1月19日,《環球之音》引述2015年兩會期間人民網的文章《習近平一語點破「反腐影響經濟」偽問題》,直言「靠腐敗分子發展經濟,開什麼玩笑?」

文章評論說,對於反腐,個別唱反調的一直沒有消停:什麼「反腐過頭」論、「反腐自黑」論、「反腐無用」論等等,雜音不斷。文章認為,「反腐影響經濟發展」、「反腐導致消費領域縮水」、地方幹部「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等等,都是「唱衰」反腐的腔調。

誰最反對習近平王岐山反腐?

2015年,外界關於習近平反腐影響中國經濟的話題一度曾是人們話題。其中最引關注的是《紐約時報》題為《經濟下行與反腐壓力考驗習近平》的文章,不但說「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給自己樹了一大批敵人,導致中共一些最有權勢的人落馬,還導致國內上十萬的較低級別官員靠邊站;還認為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話,會讓他受到指責。

文章借用一位給中共「黨政高層官員當顧問的人」,以及一份中共「黨刊的編輯」的話說,2015年初,中共黨內的一些元老們就曾私下向習近平建議,讓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振經濟上。二人還說,「反腐運動也激起黨內一些普通成員的不滿,在官僚機構中引發了一種人人自危的感覺,導致官員們在重要項目上謹小慎微。」

報導稱,因為一些腐敗案件已損壞了元老們的名聲,並涉及到他們的門徒。眾所周知,十八大後下馬的級別最高的前常委周永康,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和徐才厚都是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的心腹和軍中愛將,而在位時被拿下的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則是周永康的親信。

針對上述言論,新唐人《今日點擊》節目主持人石濤分析,以一個中共顧問和編輯的身份進行這種爆料,說明江澤民和其盟友曾慶紅下邊的既得利益者,在藉助他們的渠道和原來的方式,試圖給習近平施加壓力。

石濤舉例說,曾慶紅曾被外界質疑,利用其控制的公安局、國安部以及李東生控制的當時的610辦公室,向《紐約時報》曝料,用類似的辦法攻擊溫家寶。

外界分析,2016年開年,習近平王岐山高調宣布反腐態勢不減,並且重提反腐沒有「鐵帽子王」、沒有「免死金牌」,劍指江澤民、曾慶紅意向明顯,此時出現反腐影響經濟發展論並不難理解。什麼人最怕反腐已經不言而喻。

經濟下滑與反腐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人民日報》1月25日文章《反腐絕非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中辯論說,腐敗永遠是社會的「癌細胞」,反腐絕不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恰恰相反,它為經濟注入了「防腐劑」。

文章舉例說,在南京,中共原市長和原市委書記因為貪腐,相繼落馬,9.3%的經濟增速和9720億元的經濟總量、不降反增的服務外包執行額,證明反腐不僅沒有影響經濟,反而為「六朝古都」營造了一個更好的市場環境。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曾對習近平反腐與中國經濟下滑的關係進行研究,她認為反腐確實導致兩大後果,一是地方政府投資下降,二是國內最終消費率下降。但是,這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造成的,這種相關性在其他國家不大可能出現。

何清漣比喻說,中共中央與地方兩級政府過去的不當巨額投資,以及中共當局消費佔比奇高帶來的中國經濟最大隱患,就像一個膿包,反腐只是讓這一膿包提前破裂而已。不反腐,這一隱患不會消失;只是因為地方自主性投資與政府消費繼續支撐,膿瘡繼續艷如桃李。

對於中共經濟的糟糕形勢,石濤比喻說,中國經濟腐敗就是江澤民透過胡錦濤,轉給習近平的一盆大便讓他解決。在習近平眼睛看,那些貪腐拉屎的人最可恨。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腐敗是體制性腐敗,拋棄中共是解決腐敗的最根本手段。不解決中共體制問題,僅靠反腐也不能解決經濟下滑問題。

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