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賤賣反阻「入市」 陸經濟出路何在

【新唐人2016年01月20日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年來,不但是全球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還被國際社會稱為WTO規則的破壞者。15年後,中國能否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仍在國際上存在爭議。那麼中國「入市」的阻力在哪裏,避免中國再次成為經濟孤島的出路何在,我們來看看專家分析。

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的15個年頭,按照當時簽訂的《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如果中國被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證實是一個市場經濟體,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第三國的成本,作為正常成本的做法,應當在今年12月11號終止。

屆時,中國能否在國際社會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尤為重要。

「市場經濟地位」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狀況。按照市場經濟在該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

據大陸《財新網》報導,中國是唯一一個尋求他國承認自己「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自「入世」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社會承認其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也就是「入市」。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中共國實際就是一個怪胎,實際上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是有市場經濟的利益在裡面的,如果中國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其他國家就要給中國相對等的待遇,在市場准入,關稅,反傾銷等各個方面,給予跟市場國家一樣的優惠。」

在2008年,歐盟委員會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度的工作文件中,對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界定了5條標準。

首先,是政府對分配資源和企業決策的影響較低,比如是否存在政府操縱價格、稅收歧視、貨幣操控等﹔其次,私有化相關的企業在運作中沒有政府引起的扭曲現象﹔以及公司治理的透明性﹔與破產法運作的透明度也在考慮之中﹔而有一個獨立於政府運作,又受到充分監管的金融系統也很關鍵。

當時,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只達到了第二條標準,在8年後,有不少西方外交人士和學者仍然持同樣看法。但去年12月,美國警告歐盟不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大陸有評論將其扯上政治問題。

今年1月13號,歐盟28個成員國,就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進行公開討論,中共媒體報導,歐盟會推遲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批評是美國警告的結果。

謝田:「中國確實不是市場經濟國家,中國國有企業非常多,占有經濟的主控地位,這些國企得到國家的補貼,中國政府又在操控價格,操控利率,操控人民幣的匯率。整個經濟還是被中共權貴操控的。」

另一方面,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機電等領域。

但傾銷也被大陸經濟學者認為不明智,因為這意味著用低於國內市場價或成本的價格,將商品拋售到另一國家。

浙江財經大學經濟與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謝作詩:「如果中國在傾銷的話,相當於中國在補貼國外。在低於成本的價格在往外賣,不可能持久。中國賣出去拿到這些錢拿回來之後,最終還得把美元拿出買國外的東西,為甚麼要拿著我們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出口,去補貼外國人呢。」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指出,在外界認為中國處於大變革時期的今天,中國唯有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加緊政治體制改革,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採訪編輯/劉惠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