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馬英九 中共官員曾尷尬用一個字稱呼

【新唐人2015年11月06日訊】(新唐人記者鍾離述綜合報導)習近平馬英九首次會面日程公佈後,中共官員與台灣官員見面時彼此如何稱呼,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由此而會帶來什麼後果,各界拭目以待。回顧以往,中共官員曾用「您」稱呼台灣總統馬英九,成為輿論界的一大笑談。

11月5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文章,盤點中國大陸中共官員與台灣國民黨官員之間彼此稱謂的一些淵源。

文章指出,11月7日,習近平馬英九相會於新加坡,彼此將以「先生」相稱,這是把使用他們頭銜的尷尬政治問題擱置起來的一種方式。

文章稱,圍繞習馬兩人歷史性的會面有著複雜的禮儀,相關禮儀問題不是簡單的名稱遊戲,而是戰爭以及幾十年不信任的產物。

中華民國領導人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共產黨打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帶著他的國民黨軍隊逃到了台灣。蔣介石和毛澤東曾在1945年8月見面,但那以後再也沒見過面。幾十年來,大陸和台灣互稱為「匪」,各自認為自己是中國的合法政府。

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國琦說,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都認為,「一個合法政府不能與一個匪政府進行面對面的接觸,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方面。」

最有象徵意義的事件莫過於參加奧運會的衝突。中共反對台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奧運會,於20世紀50年代退出奧林匹克運動。1979年,中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於重返奧運會,台灣被改稱為「中華台北」,而且只能使用特殊的旗幟。台灣因此抵制了1980年的奧運會。

隨著兩岸經濟文化關係的解凍,雖然「匪」字已不常用,但名稱的問題依然存在。2015年4月,台灣在最後時刻申請加入中國大陸創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於以什麼名稱加入的問題沒解決,未能成功。

本次馬英九和習近平將互稱「先生」,大共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張志軍解釋說,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做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紐約時報》文章評論說,事先對這種事情做決定有助於避免以後的尷尬。

不知如何稱呼馬英九造成的尷尬

中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在2008年11月訪問台期間,曾發生一連尷尬事件。在台北,陳雲林與馬英九見面並向其贈送一幅繪畫時,因不知如何稱呼馬英九,一時語塞,最後,用了「您」。

2008年6月,被問到與陳雲林見面時如何稱呼,馬英九說,「我稱呼他就稱陳先生,他稱呼我就稱馬先生,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此話一出,引來泛綠鞭撻,稱其自我矮化。

2008年10月10日,被問及馬英九是否會表明自己「國家元首」身份,總統府高層答:「這是雙方心知肚明的事,有些事不必點得太明。」針對總統府未明白表示馬英九以總統身份會見陳雲林,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痛批:「國家變地區,總統變先生,國家不見了,總統不見了,這根本是主權被掏空。」最後馬英九是以總統身份接見陳雲林。但陳雲林卻不知該怎麼稱呼馬英九。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