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英媒:中國政治風險遠超經濟風險

【新唐人2015年09月09日訊】最近幾個月以來,中國大陸股市震盪激烈,中共推出了連場救市措施,深度干預市場,更加引發了外界對於當局擔心經濟崩盤即將來臨,恐慌護盤的猜測。在各界關注中國的經濟衰退將對全球帶來的影響時,有英國媒體發文提醒,人們更應該擔憂的,不是中國的經濟風險,而是政治風險。

中國的製造業仍在大幅放緩。8月官方製造業PMI指數為49.7,已經跌破50的榮枯線,創下2012年8月以來新低。

上海綜合指數在兩個月以來,也出現了多次「斷崖式」的暴跌。北京當局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救市舉措:包括國資委和財政部承諾不減持﹔社保組合只買入不賣出﹔券商自營盤不準賣出等等。不過,效果卻並不理想。

中國股市泡沫的破裂和經濟低迷,給全球市場帶來衝擊,令外界越來越憂慮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成為「新常態」。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文章認為,中國股市本質上只是個賭場,和整體經濟基本面只有微弱的聯繫。人們更應該擔心的,是中國的政治如何影響經濟,而不是經濟本身。

中國政經分析人士任中道:「經濟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在運行,有的時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為它也會受到世界經濟的一些影響。但是在中國,政治的風險卻更大,因為完全都是中共的內鬥來決定著後續政局的發展。

文章表示,雖然股市暴跌引發散戶投資者的憤怒,只是一個小因素,但加上天津爆炸事件等人禍和失業率上升造成民眾的不滿,就有可能形成民意的大規模反彈。中共對民眾群體事件的極度敏感,和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抗議發生的意願值得關注。

中共公安部最近宣稱,懲處涉嫌散播有關股災和天津爆炸等「謠言」的197人。

《紐約時報》社論指出,中共壓制所謂「謠言」的手段,只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傷害。

文章稱,中國經濟處於從依賴投資和製造業,向高科技和服務業轉型的重要中間過程。中共不停止言論封鎖,就無法創造更現代化的服務型經濟。因為在發表和討論經濟方面的訊息都有可能使人坐牢的氛圍下,創新概念和創新產品的公司絕對無法成功。

《金融時報》的文章做了一個比較: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韓國,都曾在民主政體的主導下成功經歷經濟轉型;但是在中國,共產黨靠收緊政治控制進行的經濟改革卻表現很差。

美國《中國事務》雜誌總編輯伍凡指出,中共官員已經深深介入了經濟系統,成為經濟的操縱者和獲利者。

伍凡:「不進行政治改革,所有這些現象是無法改動的,因為共產黨各階層官員都操縱了你。日本因為它是民主政體,以民主政黨來制定法律、政策,符合國家、社會、老百姓的利益。他們的政黨不可以直接操縱經濟,在中國正好相反,政治造成經濟衰敗。」

《金融時報》文章提到的第三個政治問題是:為應對國內的經濟壓力,中共還可能會煽動民族主義,使中國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的領土爭端升級。

伍凡:「中共的政權能夠在中國維持統治,它靠的是兩個:一個是要經濟上升,給人們有飯吃,給人們有工作做。當經濟下滑的時候,危機就出來了。第二個它支撐的就是民族主義,這一次9.3大閱兵,用這個來支撐社會的向心力。當經濟完全不能支撐的時候,它就要利用民族主義、軍事力量來維持這個政權,對外擴張。」

《金融時報》的另一篇文章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中共大打民族主義牌將帶來新的風險。一旦領土爭端或計劃之外的海上軍事衝突升級為重大國際事件,危機帶來的政治後果,將可能對中國和全球經濟造成持久性的損害。

採訪/易如 編輯/李明飛 後製/舒燦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