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東海:官員易得抑鬱症

官員自殺現象層出不窮,官方往往稱自殺者患抑鬱症,而民眾往往不相信。有人調侃說:「老百姓是得了抑鬱症才會自殺,而官員是自殺後才得抑鬱症。」話說的風趣,其實不對,問題官員確實容易得抑鬱症。

東海曾經指出,君子與抑鬱症絕緣。君子雖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環境超越貧富貴賤利鈍成敗,成固欣然,敗亦從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貧亦無妨,安貧樂道。無可無不可,無入而不自得。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患上抑鬱症呢。

小人正好相反,與抑鬱症有緣。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篇第三十六章)小人心已物化,身為物役,成了物質和利益的奴隸,斤斤計較,心胸狹隘,出門俱有礙,難免長戚戚。

孔子說:「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陽貨篇》)這種狗苟蠅營、患得患失的鄙夫,就是長戚戚的小人典型。

小人是物化者。《樂記》指出:「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在樹立君子人格之前,人是很容易「物至而人化物」的。唯物主義哲學特別容易導致人的物化,物化則喪心,喪失道德自律的能力,淪為物質主義、利益主義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

君子不懼不惑不憂,小人多懼多惑多憂。《荀子》記載:「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荀子-子道篇》)

抑鬱症喜歡親近小人尤其是惡人。惡沒有希望和未來。貪官惡吏對未來既抱有僥倖心理又充滿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或大或小或隱或顯,持之以恆揮之不去,彷彿附骨之疽,噩夢多多,心災重重時間長了,就容易患上抑鬱症,抑鬱嚴重而導致自殺,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對於罪惡分子來說,抑鬱和自殺無異於天譴–天性自譴的方式,體現了天理良知的公道和正義性。注意,所謂天譴,並非有一個人格化的「天」在上面司法,而是因果報應中的惡報。

當然,對於罪惡,不能寄望於天譴,而必須訴諸於法律的公正,這是正義政治和正常社會的基本要求。任何罪惡都必須受到相應的懲罰,任何作惡、助惡、讚美邪惡者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儒家「義刑義殺義戰」就是針對各種罪惡的。

2015-4-1餘東海於南寧,首發於儒家網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