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奧會選瀛台有深意 奧巴馬給習近平打氣

【新唐人2014年11月15日訊】(新唐人记者唐迪綜合報導)11月11日,APEC峰會結束的當晚,習近平與奧巴馬在中南海瀛台會晤。中美兩國首腦在這個帶著深刻歷史烙印而具有特殊政治含義的地點,以晚宴、散步、茶敘的方式深談了近5個小時,引起外界的特別關注與解讀。日前,中共喉舌媒體罕見發文,透露了這場談話的部分內容。海外有時事評論人士分析稱,習近平選擇在瀛台和奧巴馬談關於改革的話題頗有深意。他或許想借用光緒皇帝變革與慈禧干政的前朝舊事,來暗示當前他想要推行的反腐與改革遇到了老人干政的阻力,而奧巴馬以「拿出勇氣」互勉的方式,表明了支持習近平徹底清除干政阻力的態度。

11月11日,APEC峰會落下帷幕,習、奧會晤正式開啟。此前中共當局方曾向外界透露,習奧會安排可能在12日舉行,卻突然提前到11日晚上進行。新華社11日晚7點50左右簡單報導了習近平同奧巴馬在中南海瀛台會晤的消息後,中國大陸各大門戶網站紛紛跟進報導。

11月14日喉舌媒體《人民日報》罕見以類似散文的筆調主動披露了習近平奧巴馬瀛台談話部分內容。為了突出輕鬆的特色,一向措辭刻板的官媒這回甚至用「習大大」來稱呼習近平,而以「奧先生」來稱呼奧巴馬。這篇報導中有幾個看點特別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首先,報導稱,「習奧會」原來的安排是從6:30開始在中南海瀛台散步,隨後到瀛台涵元殿小範圍會見,然後是香扆殿小範圍晚宴,最後是迎薰亭茶敘。計劃晚間9:15結束全部活動。但事實上,「習奧會」的每一個環節都大大延長了時間——原定30分鐘的會見持續了90分鐘;原定90分鐘的宴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原定30分鐘的茶敘,持續了近1個小時。最終,直到夜裡11點多,習、奧二人才揮手告別。

突然提前的會談安排,一再延長的會談時間,外界分析,看來在這次APEC峰會的正式場合都表現得十分「矜持」的習近平與奧巴馬,两人在「非正式」的形式下談論的話題並不簡單。

其次,官媒主動在會晤選址這個問題上特別做了一些文章。

報導表示,「習奧會」選在瀛台進行的原因有二:1. 瀛台的歷史變遷具有特殊的政治含義,習要在這裏「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2.這裡是一個可以令習、奧二人「感到放鬆的地方」。

據報導,散步的時候習近平向奧先生詳細介紹了瀛台的歷史變遷。

瀛台建於明朝,在清朝是皇帝批文、避暑和宴客的地方。清朝的康熙皇帝曾經在這裏研究制定平定內亂、收復台灣的國家方略。後來光緒皇帝時國家衰敗,光緒帝欲革除弊政而搞百日維新,卻被慈禧太後勾結權臣全面鎮壓。而光緒帝變革失敗後就被慈禧關在瀛台。

報導特別提示了習的一句「畫龍點睛」的話:「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對理解中國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進道路很重要。」

報導接著寫道:「奧先生悟性不錯,馬上接話說:中美歷史上這一點是相似的,改革總會遇到阻力,這是不變的規律,需要我們拿出勇氣。」

中共官媒表示,2013年6月,奧巴馬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了習近平,這次習近平安排在風景如畫的瀛台與奧會談,都是為了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報導特別語帶弦外之音地寫道:「奧巴馬是國事訪問,按慣例在大會堂見面。可是,(他们)專門擠出一個晚上,兩個人冒著寒風,邊走邊聊」,「場景影響話題,氛圍影響心情,地點折射規格。外交裏面的講究,可是多著呢!」

這種「散步式」會談持續到晚上11點過。

這次特殊的習奧會談立刻引起外界的特別關注。有分析稱,按中共一般的禮賓安排慣例,中、外首腦在北京的「會談」活動通常都在「大會堂」進行,有時也安排在中南海或釣魚台國賓館。而此次習奧會安排在中南海瀛台這個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地點,絕非只為營造「輕鬆氛圍」這麼簡單。

針對這個特殊的事件,海外時事評論人士唐靖遠對《新唐人》記者分析稱:「習近平選擇在瀛台和奧巴馬談關於改革的話題,顯然是有所指。顯然,他是想借用光緒皇帝變革與慈禧干政的前朝舊事,來暗示當前他想要推行的反腐與改革遇到了阻力,而這個阻力來自退而不休的老人干政,這等於是把矛頭公開對準了江澤民。這個思路與習近平借用毛澤東的『古田會議』來宣示他掌控軍權是一致的。」

他表示:「當年光緒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只顧及了實施變法,而沒有及時清除慈禧的干政勢力。習近平這次選擇在瀛台與奧巴馬談話的另一層深意,或許也想表明,他會吸取光緒變革失敗的教訓。換言之,他要想避免像光緒一樣在這場『輸不起』的較量中下台,必須先徹底清除江派的阻力。而這或許也是奧巴馬以面對阻力要『拿出勇氣』來與習互勉的原因。這也表明了奧巴馬可能會對習近平採取支持的態度。」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