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告別「唯GDP論」 談何容易

昨天,2014年8月13日,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自2013年以來,包括福建、山西、寧夏、河北、浙江、陝西等多個省份對市、縣(區)的考核進行了調整,降低或取消了GDP考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明確取消GDP考核的縣市超過了70個。該報導的結論是:「中國正在告別『唯GDP論』時代,『淡化GDP,重視民生』成為政績考核的新導向。」

在中國,任何重大政治性消息的發布,一定有其特定的背景。發佈「中國正在告別『唯GDP論』時代」消息的大背景是:長期以來,GDP成了考核政府政績的核心指標,各級政府拚命追求高增長,破壞社會正義和自然環境,引發各類社會矛盾,直至威脅到政權的合法性。 所以,「唯GDP論」飽受詬病,廢除「唯GDP論」成為一種全民「共識」,時代的呼喚。所以,中共十八大之後,新一屆中央政府不得不順應民意,開始淡化GDP的核心地位和調整政績考核體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6月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中共中央組織部還印發了《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選人用人不能簡單以生GDP及增長率論英雄,加大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重視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的考核。

在中國,分析重大政治性消息的發布,還要注意其時機的選擇。不久前發生在江蘇崑山因粉塵爆炸,數百人傷亡的悲劇,無疑意味著「唯GDP論」的「崑山模式」的破產,而「崑山模式」集中反映的是「中國模式」。此時此刻,發佈「中國正在告別『唯GDP論』時代」消息,無疑為了緩和人們對崑山背景的憤怒和轉移視線。更重要的是為了呼應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為了證明新一屆中央政府在落實淡化GDP的核心地位和調整政績考核體系方面的進展。

事實上,在中國告別『唯GDP論』時代,談何容易。第一, 所謂的「唯GDP」,或者「GDP主義」,「GDP崇拜症」,都是以中國現行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為基礎的。儘管中國實行了30餘年的經濟改革,企望建立市場經濟,但是,市場經濟並沒有真正建立,不是接近「大市場,小政府」,而是漸行漸遠。政府在與市場的博弈中,其地位不是減弱,而是強化,各級政府都在持續擴張。第二,只有「唯GDP」主義,政府主導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政府才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例如,這些年來,沒有「唯GDP」,就沒有房地產業和地方財政的畸形膨脹,也就沒有貪污腐敗的重要資源。也就是說,「唯GDP」主義背後是一種既得利益格局。廢除「唯GDP」主義,等於廢除各級官僚系統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基礎。第三,沒有「GDP」,沒有增長,所謂的各類民生指標都失去了前提。在中國,惟有維持較高的GDP增長率,否則,無論是改善科技創新、教育文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實現上述的目標,都需要財政資源,而財政狀況依附於GDP。

中國告別『唯GDP論』時代,談何容易,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國情,那就是中國的「大」和區域間的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此次報導中國正在告別「唯GDP論」時代所依據的是70個縣市。要知道,中國的地級市、縣級市,以及縣的總數,至少2000以上,70個縣市,百分之三而已。此外,這70個縣市,主要集中在福建、山西、寧夏、河北、浙江、陝西等省份,特別是福建,河北和寧夏,而不是中國的主要發達地區。這也說明,發達地區的GDP對於中國依然至關重要。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一些代表提出:「不要帶血的GDP!」「不要帶毒的GDP!」「不要帶霾的GDP!」然而,任何有理性的中國民眾都知道,做到這一點,涉及到中國制度的深層變革、涉及到改變「中國模式」的本質、涉及到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基礎,豈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中國,沒有制度性變革,沒有人民參與、沒有民主法治的成熟,真正告別「唯GDP」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