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北京最嚴格入學政策的暴力本質

【新唐人2014年6月28日訊】近幾年北京市統計局的人口數據中顯示,從2011年開始,北京市外來人口增速呈現下降態勢。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指出北京最嚴格入學政策是中共暴力的本質,成為逼人離開北京的最有效手段。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北京常住人口每年新增規模均未超過60萬人。北京市統計局近幾年人口數據發現,從2011年開始,北京市外來人口增速一直呈現下降態勢。

報導說,從2010年開始,為應對北京外來人口過快增長,北京出台一系列人口調控「組合拳」,對於外來流動人口,北京市實行「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模式。

從目前的情勢來看,這種趨勢還將進一步加強。今年當局工作報告在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除了以往都有的GDP、CPI等外,還首次提出常住人口增長速度明顯下降的目標。

在「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控人」模式之中,除了戶籍、居住證等剛性措施,清理低端市場、群租房外,最令人感到憤怒但卻無能為力的,莫過於嚴格的公立學校招生政策。

據報導,從2012年開始,北京對非京籍孩子入學要求「五證」,讓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失去在京上學的機會,而今年條件更加苛刻,非北京市戶籍適齡兒童入學(幼升小)除「五證」之外,多個區縣設置了額外的限制條件。

如家長繳納社保的地點必須「在我區」,有的區還要求家長必須在學校片區工作3年以上才行。而通州區大部份非京籍家長在其他區工作繳納社保,導致非北京戶的孩子們求學無門。

今年5月19日,近200名通州區非京籍幼升小學生家長向北京信訪辦請願,要求通州區教委根據義務教育法,統一安排孩子上小學;25日再有逾百人到北京朝陽區教委門前聚集,抗議當局「教育排外」,提高非京籍兒童新生入學門檻,導致孩子不能入學。

「五證」齊全非易事

報導指出,根據新政,非京籍適齡學童,不但要嚴格採集學齡人口信息,家長還需持在京借讀證明及「五證」到居住地就近的小學聯系借讀。

但「五證」齊全對很多人來說並非易事。對從事收諸如廢品收購等低端行業的家長來說,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很難準備;就連很多在京繳納十年社保甚至已經買了房的家長,即便能達到「五證」,也很難達到完美的「五證」。

報導舉例說,比如,通州區就要求達到「在我區務工就業證明審核標準」,除此之外,還要求社保必須交足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此其間哪怕因為變換工作斷交一個月,也立即喪失入學資格。

2011年出現草根學校關停潮

要說清理非京籍學童一事,從2011年起北京就出現過一波針對主要接收農民工子弟、打工者子弟的草根學校的關停潮。 當時北京當局承諾「不使一個學生失學」。

現在回過頭看,對當局「不使一個學生失學」的承諾,公眾過於樂觀了。關停的結果是市場提供的學習機會被消滅了,三年之後,翻雲覆雨,公立學校卻持續收緊,成為逼人離開北京的最有效手段。

表面上看,關停學校理由充足:過度追求盈利、師資不足、質量低下、安全隱患突出。但其中無法迴避的一個深層原因則是,許可證的嚴格控制,使辦學者沒有穩定的長期預期,從而刺激了其短期行為。

報導說,關停草根學校,緊縮入學表面看僅僅是一道道行政命令,溫文爾雅,冠冕堂皇,絕不會碰家長一個手指頭,但根本上看,從關停學校,以證逼人,到最嚴公立學校招生政策,再到北京人口減少,這長長的因果鏈背後,隱藏著的是得到公權力背書的暴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