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悔之:民主國家為何極難打到「大老虎」?

【新唐人2014年3月3日訊】習、李「新政」不久,「打老虎,也打蒼蠅」的口號在中國網路久熱不衰。近幾月,隨著「特大老虎」已中槍,不久即將公示於眾的「透露社」消息不斷熱傳,太多國人為此歡呼雀躍,或曰:「中央這次是真正動真格的了」;或讚歎:「中國有希望了」……不少人懷著急切的心情,期盼中央早日將「中槍」的「特大老虎」遊街示眾。然而一個月、兩月個過去了,「特大老虎」至今千呼萬喚仍不出來,人們焦燥、失望之餘,難免又有太多猜測和抱怨,於是各種傳言又遍佈於網路……

太多國人對「特大老虎」傳言興趣盎然,對滋生「特大老虎」的制度溫床卻漠然視之。其中原因,看客心理是為其一;骨子裏的「明君」情結,則為其二——也是最為關鍵的原因:每當新一屆領導人上臺,總會祭出反腐之劍。這時,人們總是寄予熱切期盼。結果呢,雖然一隻隻身軀更龐大的「大老虎」前赴後繼落入「人民民主專政機關」,腐敗之風卻越刮越猛。於是,失望的人們又寄望於下一個「明君」的出現。周而復始。

當今中國的「明君」情結之所以嚴重,與兩千多年來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密切相關。所謂「政治文化」,是客觀政治過程在社會成員心理反映上的積累,包括政治認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政治態度、政治價值觀等。而長期生活在「特色」政治制度下,對憲政民主制度的制度架構,制衡、監督機制缺乏起碼的認識,直接導致大多數國人對滋生「大老虎」的最重要原因——制度原因,缺乏起碼的認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就是:腐敗並非中國獨有,自古以來便是世界性課題,也是世界性難題。民主國家也腐敗。持此觀點者,還能輕而易舉地舉出一大堆「民主國家也腐 敗」的證據來。

確實,「腐敗並非中國獨有,自古以來便是世界性課題,也是世界性難題。」確實,「民主國家也腐敗」——不少剛轉型不久的民主國家也存在嚴重的腐敗。然而,只要稍為細心地觀察,人們會發現:鮮有民主國家像中國這樣,隔三差五躥出一隻只貪腐數千萬、數億的「大老虎」。導致當今中國,區區幾十萬的貪腐案件,線民無動於衷,眼皮也不會眨一下,頂帖的興趣也消失了;幾百萬級的,勉強睜開眼皮頂一下;數千萬、幾億級的,才能吊起人們的 「審美情趣」。

更讓世界目瞪口呆的是:當今偉大特色中國,村官貪腐數億的案子也屢見不鮮了。

民主國家之所以打不到「大老虎」,相互制衡的權力、獨立的司法、新聞媒體、虎視眈眈的在野黨和民意代表,還有透明的、非經議會批准不得列入政府預算和公共開支的財政制度是一個關鍵因素。這一點,用著名時評家李承鵬的話就叫「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不過,也有一些心懷「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愛國志士」堅稱:民主國家之所以打不到「大老虎」,原因是他們的政府「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所謂獨立的司法、獨立的新聞媒體、虎視眈眈的在野黨和民意代表」,都是「虛假的、騙人民的」……有鑒於此,十分必要引用中國權威官方的一番話——2013年07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了一篇題為《英國官員不敢太貪》的文章。文章寫道: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實乃現代政治腐敗的鼻祖,但它也正因這個緣故,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制定反腐敗法的國家。當今的英國,雖然經常出現大大小小的腐敗醜聞,卻鮮見大範圍蔓延的權錢交易和政治腐敗。

英國為什麼在總體上能夠預防和控制腐敗的蔓延?原因很多。其中,通過不斷健全法律和保障輿論的有效監督,一方面推動政府資訊透明化,一方面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由此有效地建立和積累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英國的公務用車制度,政府車輛處各級負責人的名字、基本工資、加班費、車貼等,不僅列入年度報告交議會審核,而且全部在網上刊佈。

又如,名人的消費細節,冷不防就會被媒體曝光。英國前首相佈雷爾的夫人切麗是名牌大律師,收入比丈夫高出一倍。佈雷爾在任時,她曾到澳大利亞講學,友人款待甚殷,送了她不少名牌時裝,結果切麗一回國就被批評為貪小便宜。其實,英國媒體心裏明白,這壓根沒有到構成‘腐敗’的地步。但連這樣的生活細節都被盯著, 誰還敢動真格地搞腐敗呢?」

其實,上述情況並非英國所獨有,乃民主國家常態。龍應台在《臺灣人為何不想統一》一文中這樣描述道:

「在臺灣,政府的每一個單位的年度預算,公開在網上,讓他查詢。預算中,大至百億元的工程,小至電腦的台數,都一覽無餘。如果他堅持,他可以找到民意代表,請民意代表調查某一個機關某一筆錢每一毛錢的流動去向。如果發現錢的使用和預算所列不符合,官員會被處分。」

更應當指出的是:《新華每日電訊》前述所言,只說對了一半:民主國家極難打到「大老虎」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根本沒有滋生「大老虎」所必具的生態環境——這就是「小政府大市場」的制度,極大地減少乃至堵塞了腐敗的源頭!使「虎崽」或胎死腹中,或早早夭折。而中國落網的貪官動輒涉案金額數千萬、數億,其中一個極為重要原因就是「大政府,小市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導致官員手中權力太大,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的機會太多。

正因為制度有力地堵塞了腐敗漏洞,所以多黨制民主國家雖然也時有腐敗案件發生,與一黨制國家也有著巨大的量的差別——這些年我們經常看到有類似這樣的案件曝光:「上海村民實名發帖舉報村支書貪汙近億元」、「尚岩鎮黨委書記包庇涉黑巨貪村支書、非法斂財上億元」、「廣東陽江副市長陳華康貪汙數億元人民幣包養多 名情婦有29套房產」,如此下層的官員竟能貪腐如此驚人的數額,在民主國家是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嚴重的權力腐敗歷來是誘發政治、社會危機重要因素。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蘇東波」事件中前蘇聯和周邊一黨制政權之所以幾乎一夜間坍塌,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權力失去監督造成極度的權力腐敗,最終被人民徹底拋棄。而多黨制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政治文明主流,根本原因在於多黨政治利於權力制衡和權力監督,從而最大限度抑制權力腐敗——民主國家雖然也無法根除權力腐敗,但卻不會像非民主國家那樣,表面上看雖隔三差五一只只「大老虎」中槍,其實,權力越大的「老虎」,被監督的可能性越小,因而落網的機率也越小。細細想來,也就讓人不寒而慄了!

滋生養育「大老虎」的制度不改變,必將「老虎打不盡,‘春風’吹又生」!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