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記者那些事兒

【新唐人2014年02月25日訊】 (美國之音電) 白宮西翼這間不大的房子就是著名的「詹姆斯•佈雷迪新聞發佈室」。

美國之音駐白宮記者丹•羅賓遜:這裡就是佈雷迪新聞發佈室的入口,白宮所有的新聞發佈活動都在這裡舉行。通常,我們這些記者,包括攝影記者,會經常聚在這裡。

按常規,白宮新聞發言人幾乎每天都會向美國各大媒體報告來自行政部門的最新消息。有時候,總統本人也會出現,多數是因為有重要的話要向世界公布(Obama briefing)。有時,總統也會利用這個場合和媒體人套套近乎。

坐在臺下的,就是羅賓遜和他的同行們,他們被統稱為「白宮記者」。

麥克萊齊報業集團駐白宮記者、白宮記者協會主席史蒂夫•託馬:我們的工作就是報導總統每天做甚麼。他做了甚麼決策,怎麼做的。這些決策:比如增稅、削減預算,或是發動戰爭,到底有甚麼影響力。

雖然報導地點單一,但要挖到獨家內幕可不容易。雅虎新聞的諾克斯做過很多年的國會記者,那裏的535名議員會給他提供各種報導素材。但現在做了白宮記者,挑戰就不一樣了。

Yahoo!新聞駐白宮記者奧利維爾•諾克斯:國會有535個消息來源。參議員、眾議員,還有他們的助理,都是你採訪的對像。因此,在國會挖消息容易多了。在白宮,很多消息都被重新包裝過了,如果白宮不想讓你知道那麼多,你就很難挖出內幕。白宮只會努力推行一種說法。

為了向讀者發佈更多有深度的新聞,諾克斯每天早上6:30就起床工作了,他還巧妙地用上了他在國會的人脈。

諾克斯:在每個工作日,我不是在白宮參加新聞發佈會,聽總統演講,就是打電話。我發現,報導白宮的一個好辦法是打電話給國會的人,同樣一件事,他們往往會給你提供不同的看法。

就像這天,歐巴馬總統到密西根州訪問去了,留守的白宮記者們還是會到這間不大的新聞發佈室來,找找別的線索。

諾克斯:即使總統不在這兒,我也會到這兒來。跟同行們聊聊天,跟白宮的外宣部門攀談幾句,或是在這裡找熟人喝喝咖啡。

儘管工作辛苦,但對美國的政治記者們來說,報導白宮是令人艷羨的工作。

羅賓遜:有時我們會在新聞發佈室後面的媒體長廊工作,它就設在白宮主樓的右側,這會讓你有種非常特別的感覺。每次走進這裡,你就會覺得不同,想想吧,你每天能在這麼莊嚴的地方工作呢。

託馬從里根總統時代就開始做白宮記者。他專訪過好幾位前總統。

託馬: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小布希總統和一兩個記者單獨在一起時,顯得輕鬆多了,儘管現場有攝像機和錄音設備對著他。我覺得他站在幾十名記者面前講話時,更小心謹慎,但一對一專訪時,真是自在多了。克林頓非常健談,知識面廣,甚麼都愛聊,比如:聯邦政府事務、國際關係、經濟,還有他最喜歡侃的美國政治。老布希是個很有魅力的人,舉止溫文爾雅。我專訪他的時候,他還是副總統,我在一家酒店套間裡採訪他。他還把妻子叫出來,介紹我們認識,為人非常親切。

要是趕上總統出行,白宮記者們就有機會離開那個單調的新聞發佈室,坐上「空軍一號」或者跟隨由警察開道的車隊到外面去見見世面。

託馬:新聞記者們分兩路隨行。一小部分人可以坐上「空軍一號」上被稱為「媒體地帶」那些位子。但我們不能都坐上去。「空軍一號」上只有13個座位留給媒體。其他記者只能再包一架飛機,緊隨其後。

託馬覺得,跟著總統出門,就像一陣急旋風。起飛、降落、跟上車隊出發,跟著總統演講……經常一刻不能停歇。當然,出國訪問更有意思,尤其是遙遠的中國。

託馬 :跟克林頓總統出訪很棒,他好奇心很重。比如中美關係回暖後,他對中國進行了10∼12天的正式訪問。我們跟著總統去了西安、北京、上海和桂林,還坐了船,最後到達香港。克林頓每到一處,都希望到處看看,到處和人聊聊。我們記者團跟著沾光,長了見識,每天都有有趣的報導出爐。

相比之下,克林頓的兩位繼任者出訪時,氛圍要嚴肅一些。

託馬:我和小布希總統訪華時,他只停留了兩天,看起來他著急回家。我想,他在白宮才更自在。歐巴馬出訪更像是出差。他經常出國訪問,但行程都很短。對於隨行的記者而言,我們就沒那麼多在國外採訪的機會了。我個人更偏愛克林頓的風格。

在法新社做白宮記者時,諾克斯經常隨布希總統出訪,並有幸趕上兩次突發事件。

諾克斯:當時我跟著總統在佛羅里達報導教育問題。本來沒計劃寫甚麼。突然,我接到一個電話,說一架飛機撞上了世貿大樓。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注視著總統,看他對美國遭遇的最嚴重的恐怖事件將如何反應。

諾克斯立即寫就一篇稿子,報導布希總統在911事件爆發後的第一反應,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

諾克斯:如果我當時沒有隨訪,就會錯過這一切。

還有一次,讓諾克斯更加猝不及防。

諾克斯:布希總統卸任前,去伊拉克和阿富汗訪問。我們當時就在巴格達那間著名的新聞發佈室中。突然,我看到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從頭頂飛過,還沒來得及反應,它撞上總統身後的牆壁,沒打中總統。我看清了,那是一只鞋。讓我驚訝的是,緊接著,第二只鞋又從我頭頂飛過。

那是一名叫扎伊迪的伊拉克記者因不滿佈甚的政策而做出的過激舉動,讓布希總統虛驚一場。對現場的白宮記者而言,能跟隨總統親歷這樣的突發事件,見證歷史,該是得天獨厚的職業優勢吧。

諾克斯:我們不是遊客,我們和總統出行時總是在工作,但非常令人興奮。如果我不是和美國總統出訪,我這輩子可能都沒有機會去中國、韓國和日本。

結束了風光的旅行,記者們回到白宮,繼續在狹窄的媒體走廊寫稿,在格子間裡發新聞,找尋各種方式挖掘獨家故事。

羅賓遜:我們現在站的地方叫「監視」地點。許多媒體將攝像機放置在這裡,等待來白宮訪問的大人物。國會議員、軍人、甚至電影明星,從白宮出來後,都會在這裡被記者圍住,向媒體發表講話。

雖然整天泡在白宮,記者們卻並不想做總統的傳聲筒。

託馬:任何好的記者都不想天天重復白宮的話。我們不想只是把歐巴馬總統說的直接發表在報紙、網站或電視上。我們想知道他的話到底是甚麼意思,真相如何,這些話有甚麼影響力。

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發生大規模原油泄漏事件,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託馬曾在新聞發佈會上向歐巴馬總統提出了頗為尖銳的問題。

託馬:我問道,政府如何處理泄漏事件的細節,甚麼時候開始行動的,聯邦政府到底有甚麼舉措?很多報紙後來提到了我的這些問題,並報導說,我當時問得挺尖銳的。總統回答了我的問題。如果他們不回答你的問題,那就不算是好問題。但他們直接地回答了我的這些問題。

直言不諱地向總統發問,讓白宮記者們顯得很有權威。但從心底裡,他們並不想做總統的挑戰者。

託馬: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是總統的挑戰者。我覺得自己就是個記者。不一定要支持總統。我不做總統的事兒,不用裝點他的形象,但我也不是他的敵人。記者就是要報導新聞。

諾克斯也有同感。從工作環境到工作難度,報導白宮真不是看上去那麼光鮮。

諾克斯:這份工作很容易讓你感到沮喪,你能獲得的信息量和內容往往不盡如人意。你必須像我一樣固執,像我一樣好奇才行。我保證,如果你在這兒轉一圈,就會發現,這兒不是那麼光彩誘人的。

這間新聞發佈室是在尼克松時代建立的,過去這裡是羅斯福總統修建的游泳池。2000年,這個房間被裝修一新,以里根總統的新聞發言人詹姆斯•佈雷迪的名字命名。今天,這裡成了白宮記者的家,他們喜歡在這裡工作、徘徊,行使「無冕之王」的職責。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