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商業應用前景光明

【新唐人2014年01月14日訊】(美國之音華盛頓電)太空是最後的邊疆。向太空發射火箭一度曾是有錢的政府的特權,但隨著對通訊衛星的需求和太空圖像服務的發展,發射火箭已經變得越來越平常了。現在,太空是個年產值2000億美元的產業,它彰顯了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如何有利於降低成本,同時擴大我們對世界的了解。

新年伊始,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太空業務看起來很光明——實際上一派繁榮。上週四,軌道科學公司發射了安塔爾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發送8批貨物中的第一批。

美國航空航天局僱佣了兩家美國公司,向在離地球400公里高空軌道運行的載人空間站運送補給。軌道科學公司是其中之一。

商業火箭先鋒阿麗亞娜空間公司30年前發射了第一顆衛星,該公司說2014年很可能成為創記錄的一年。

克萊頓•莫裡是私營歐洲空間財團美國部負責人。他說: “去年我們發射了8次,我們希望今年打破發射10次的記錄。我們現在希望,我們的計劃是今年進行13次發射。”

莫裡說,增加火箭發射頻率,部分原因是對空間技術不斷增長的需求,其中包括超高清轉播和衛星寬帶等。

儘管對商業衛星的需求在增長,但美國航空航天局2011年結束航天飛機項目,對太空活動產生了減緩的影響。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的珍妮絲•斯塔澤克主持了華盛頓空間商業圓桌會議的教育計劃。她說:“航天飛機計劃的結束導致相關產業大批裁員。”

但是在美國航天局縮小規模的同時,其他國家正在積極填補空缺。

去年12月,中國成為第三個將太空飛行器送上月球的國家。這個月早些時候,印度發射了第一顆通訊衛星。

在丹麥,兩名空間愛好者正在努力證明太空飛行的費用是能夠承受的。哥本哈根亞軌道公司創始人之一朋格森利用公開的設計圖紙和公眾捐款,希望能夠實現兒時的夢想——將自制火箭發射到距離地球100公里的太空。他說:“每個人都認為,太空飛行、載人太空飛行要耗資數十億美元,必須得到政府的資助。我希望我們可以證明,你可以以有限的經費實現太空飛行。你基本上可以自己做。”

朋格森的目標是在2020年前向太空發射一枚載人火箭。

但斯塔澤克說,2014年,空間商業圓桌會議的目標是鼓勵更多學生考慮投身於太空事業。

他說: “實際上,對大多數國家來說,讓年輕人對工程、特別是宇宙工程感興趣都是一個大問題。”

斯塔澤克說,隨著對火箭發射需求的增加,對新人才的需求也會增加。

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的太空學院項目的參與率在過去的三年中大大提高,再次證明,在太空領域,天空是極限。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