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們從不出來?「中國武術能不能打」惹議

【新唐人2014年1月13日訊】每天清晨,總能看到一些人在打太極拳,太極拳慢騰騰,軟綿綿,這是武術嗎?能打人嗎?其實,除了太極拳外,無論是少林外家拳,還是武當內家功,也都面臨這樣一個質疑。到底中華傳統武術的內涵是什麼,學練者參加比賽的基點應該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時代周報》115期刊登中華國術總會會長、廣東省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導馬明達教授的「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一文,文章說,2010年11月14日,河南衛視「武林風」主持人郭晨冬透露,曾在該擂台所向披靡的「中國少林第一武僧」一龍,在美國阿拉斯加哈瑞斯大酒店的中美搏擊大賽中,被美國特警隊長阿德安•格羅特一拳KO。消息傳出,一片譁然。

儘管少林寺出面澄清一龍不是該寺僧人,僅是在少林學過武術的俗家弟子。但一龍擊倒過的對手,除業餘搏擊高手外,還有日本修斗比賽冠軍、歐洲跆拳道冠軍、烏克蘭泰拳冠軍等。然而,一龍的失利,卻讓中國功夫的鼓吹者們坐立不安。真實的武術和武林到底是什麼樣子,始終雲遮霧罩。

文章引述河南大學武術文化研究所所長喬鳳傑教授說,將一龍個人的失敗與中國武術的興衰聯繫起來,沒有道理。「身負中國功夫絕技的高手們,是不會出來比賽的。」喬鳳傑教授說,因為要傳承中國傳統武術的精髓,必須耐得住寂寞,修身養性。

河南省體育局武管中心主任助理陳沛菊說,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在現代社會,有武術高手存在,他們的功夫是深不可測的。不過他們也一定不會出來,不會宣傳自己。」

中國散打隊總教練張根學認為,目前一些武術比賽,商業價值、商業炒作成分更大。他說,武術要讓百姓的身體更加健康,作為國粹向世界展示。張根學強調的,是武術的健身功能與文化價值,它們都不是擂台上的那個搏擊。

馬明達說,電影《葉問》大熱時,他曾去香港採訪葉問宗師的長子葉准先生,葉准曾現場為他演示詠春拳的簡易、直接、有效的技擊特點。葉准讓陪他前往的華夏詠春拳術學院院長歐陽劍文抓住自己的右手手腕,左手閃電般貼著右手臂下方直搗歐陽師傅咽喉,剎那之間,不但被抓的手解了圍,同時還攻擊了對方,這就是詠春的攻防合一。

文章說,在快餐時代,喜歡量化評價的人們就想知道,若按國際標準滿分100分的話,中國武術到底能得多少分? 然而,武術的背後是文化,那是一個無法量化的大海與雲天。

傳世經典之《太極拳經》文末強調,祖師爺創造太極拳的目的,乃是「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何為「技藝之末」?就是技擊,就是實戰。《孫子兵法》認為,百戰百勝也不算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淪到矛盾相攻,以命相搏,只能算作末技了。前輩宗師以放眼天下的豪邁情懷發明太極拳,後人卻執著於打架鬥狠的功能,實在是掛一漏萬。

中華傳統武術失傳很多

少林寺一直號稱武林的泰山北斗,然而1995年,太極名師馬來旺走訪少林寺,與寺中武僧切磋,就痛感「少林無人」,因為馬老師在這裡已經難以找到一個與自己平等交流的對手了。

表面上看起來,少室山上下一片興旺。各種冠以「少林」之名的武校林立,「三天打死一頭豬」的廣告做到了雜誌封面上。少林僧還走上了舞台,遠赴海外進行表演。

然而武術圈內人士深感失望:「商業化的少林寺正在盡其所能地展現他們的花拳繡腿;」「少林寺最窮的和尚都已有十來萬的身家,他們怎麼能繼承少林武功?」人們無論如何也難以將舞台上翻跟頭、弄槍棒的小和尚跟「高僧」這一稱謂聯繫在一起。

馬老師後來還去了武當山,拜訪有「劍仙」之稱的掌門人鐘雲龍,並與鐘雲龍的一個得意弟子過招。但一招之間,馬老師的長劍就架到了對方的脖子之上。高手如雲的武當山大約也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了。

新唐人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

為繼承中華傳統武術精華、促進交流、弘揚中華神傳文化、提高武術技藝和武德,新唐人電視台分別於2008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主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來自中國、練武術近四十年的唐藝獲得第四屆武術大賽男子器械組的金獎,隨著境界的提高,唐藝發現「習武其實是約束人的,是人精神、道德、修煉的一個載體,很重要的一部分。習武的人很謙恭,很少看到有習武的人出去打鬥的,這是武術的魅力,止戈為武,頤德、養廉、修身、養性。」

他說:「武術認為最高境界是屬於修煉層面的,練武到最後是歸於哲學、精神範疇的,因為練武人需要武德,武術博大精深,延綿幾千年,各個拳種、流派都有它的技術特點,能保留下來的都是精華,是喜聞樂見、老少皆宜的優秀拳種。」

大賽總裁判李有甫表示,大賽走入第四屆,選手們已經知道新唐人堅持傳統武術、傳統功夫,注重武德高尚。李有甫對傳統武術後繼有人表示欣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