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心頭之患:農村成最大問題之一

【新唐人2013年11月19日訊】三中全會閉門會議結束后,中共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也匆匆出爐。外界分析,農村問題其實是習近平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如何讓地方諸侯放手農村土地權益,在此基礎上讓背負巨額債務的地方政府財政正常運轉,並且推進農村人口城鎮化。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包含60項改革任務。《紐約時報》11月18日的報導分析認為,農用土地權益地方政府的稅收和融資,以及許多地方政府長期面臨的中央政府撥款不夠用的問題可能成為最終取決中國經濟的決定性因素。

《紐約時報》認為,習近平曾擔任縣級領導,由此熟悉農村情況;他在與前述改革目標相關的聲明中說,農村發展所面臨的阻礙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

三中全會後推出的所謂《決定》第6條29款提出仍然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實質上,農村土地的控制權其實掌握在中共手中,官員有很大的權力來決定何時及按何種條件開發土地。

地方政府慣於在支付少量賠償金的情況下拿走農民的土地,然後再把土地賣給開發商牟利,並且形成了對這種做法的依賴。通過這樣做,中央政府不僅可以拿走大部分的收益,還可以給地方政府分配很多需要耗費資金的項目。

大陸《農產品市場周刊》網站負責人黃良天對《決定》提出的這一政策並不看好。他認為,只要堅持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就沒有改革可言,中共掌權以後,一直用集體這個名義,將掠奪來的財產變成「黨產」。黃良天表示:「現在農民從黨裡頭承包土地,變成共產黨把土地資源全給佔了,它想給誰就給誰,給你多少年,就給多少年。」

黃良天指出,只有把本來屬於農民的土地還給農民,實現土地私有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地方政府背巨額債務 不會輕易放棄壟斷農村土地

據《紐約時報》報導,大陸地方官員表示,中央政府給地方的撥款不足。而各縣市政府官員急於保障當地就業和加官進爵,經常以土地作為抵押換取建築和商業工程所需的貸款或吸引投資者,由此欠下危險的債務。

中國國家審計機構最近一次估算地方政府債務的時間是2010年,所得數字是10.72萬億元,約合1.7萬億美元。《紐約時報》報導稱,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最近用更廣泛標準進行的審計將得出遠高於此的估計數字。

有關專家解讀新華社發布的習近平聲明後認為,中央為了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改革的反對,土地改革給地方政府造成的收入損失,估計會從稅收和支出制度改革中得到部分彌補。

但是,北京人民大學中國公共經濟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陶然對《紐約時報》表示,許多地方官員依然會阻撓或設法規避減少土地收入的政策,因為官員不相信改革后的中央政府轉移支付足以補償收入損失。

人口城鎮化依賴土地、戶籍、財政變革

習近平還在新華社發布的聲明中說,「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趨勢沒有根本扭轉。」

據外媒分析,讓數千萬農民融入城市是習近平和李克強政策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戶籍限制,再加上不允許農村外來人口享受一些服務,比如醫療和學校。

江蘇南京東南大學經濟學家華生認為,如果不在土地政策、戶籍制度和政府財政方面進行變革,很難推進人口城鎮化。關鍵性的問題是需要一個解決土地財政癥結的辦法,如其不然,許多農民得到的補償依然不足以讓其安全融入城市生活。

有分析認為,如果中央政府放權給地方更大制定支出和稅收的空間,或可以緩解地方財政失衡,但是同時也會削弱中央政府的權利,這是中共不願看到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