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落空」的11個政策

【新唐人2013年11月14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劍綜合報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共有七次三中全會,七次中五次談改革,兩次談農村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更宣稱要全面深化改革。有分析認為,十八大三中全會上將會公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將有11個政策落空

中共閉門四天所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結束,會議將會公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將如何回應民意關切,也成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里昂、瑞銀、巴克萊等國外機構和專家認為,對三中全會抱有多高的期待,就會有多深的失望。因為很多問題是利益分配問題。

《搜狐財經》刊文解析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落空」的11個改革政策

1. 小產權房可能不能轉正

原因解析:全國各個地方小產權問題情況複雜。一方面,對全國範圍內小產權房的總體數據難以統計,另一方面,如果要解決一些城市周邊的小產權房,涉及的將不僅僅是老百姓的財產問題,而是居住問題。所以,這麼多年來小產權房無法根本解決。

現狀: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城鎮居民不得購買農村宅基地建房,不可以購買小產權房。但屢禁不止。自1995年起,小產權房問題便逐漸顯現,國務院也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由國土部和住建部牽頭組成的清理小組,但清理工作一直難有進展。目前在北京、天津、成都、西安、武漢、南京、濟南、鄭州。廣州、深圳等地,均已建起大量小產權房。

2. 全口徑預算管理難以加強

原因解析:「全口徑預算管理」被視為預算改革乃至財稅體制改革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公開、透明、規範、完整」預算制度的基石,它意味著所有財政性資金無一例外地需要進入法定程序「過堂」,受人大監督。依照當前法定支出的規定,科技和農業支出和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掛鉤,如果實現全口徑預算又會產生另一個問題:經常性預算收入的基數擴大,將導致法定支出增加。專家認為,這一問題涉及到預演演算法和部門法的衝突,是單一部門難以謀划解決的,導致財政部門對全口徑預算有所顧慮。

現狀:今年,財政部首次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了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被視為是中國初步實現全口徑預算的標誌。但仍有大量當局收入還未納入預算管理。此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賬本和社保賬本,土地出讓金等其他當局性基金收入至今也沒有全部納入。

3. 國企改革難以大刀闊斧

原因解析:國企改革首先要清查國有資產「家底」;其次,明確國有企業定位,避免與民爭利。國有企業從部分行業退出或分拆一些大型國企、要求地方性國企分紅、民營企業如果要貼近市場、細分市場,壟斷體制就必須改革;第三,國資委應該對全國人大負責,委託管理人經營國有企業。但這些目前中共還沒有達成共識,談不攏。

方向:本次全會可能的結果(也是改革者的目標)是國企改革將不動聲色地由其他改革間接推動。漸進式國企改革唯一的問題在於往往耗時過長,且結果無法預測。

4. 中央和地方當局之間的財稅關係不大可能重構

原因解析:財稅體制改革涉及不同利益集團和各級當局之間的利益再分配,因此也是最難操作的。儘管這方面可能會出現許多調整,但未來兩年內以下方面難有重大突破:中央當局向地方當局作大規模讓稅、大舉發行地方市政債、全國範圍徵收房產稅或對個人所得稅作出重大改革。

方向:接近決策層人士透露,財稅改革的大方向,即更好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至於各個版本的改革方案最終哪一套會被更多採納,目前仍存諸多變數。該人士說,減少對市場的干預,中央上收部分事權,進一步完善分稅制,是此輪財稅改革的重要議題,但財稅改革牽涉多方利益,各部委間、中央與地方間的訴求各異,爭議頗多。

5. 對過剩產能和國有企業不太可能進行大規模重組

原因解析:當局一貫擔心重組帶來的不穩定和失業,因此很可能會選擇提振需求和限制新產能來作為解決過剩產能的主要手段。儘管目前許多領域都存在過剩產能,但國有企業的處境並沒有90年代末那麼糟,因此當局不會很快啟動大規模國企改革或私有化。然而,價格和行政體制改革的推動會有助於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間接衝擊到國有企業。

現狀:官方調研數據表明中國31個行業存在過剩情況,傳統製造業表現尤為突出。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部分行業仍有產能過剩加劇的趨勢。當前就國務院層面來講,鋼鐵、電解鋁等五個重點產業的審批權考慮過要下放地方,但最終沒有實現,中央還是希望暫且掌握該項權力。

6. 銀行不良貸款和地方當局債務難清理

原因解析:從當局角度來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仍然穩健,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為1%,遠未嚴重到需要當局救助或資本重組的地步。對於可能隱藏著的大量不良貸款,中央當局可以選擇:1) 等待經濟增長改善;2) 讓銀行逐步消化;3) 向地方當局施壓、要求其儘可能還債,包括通過有序出售資產等方式。

現狀:中國的債務佔GDP比例已經升至207%,信貸增長持續高於生產力增長,這會使投資者非常擔憂不良貸款增加。目前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左右,資產質量並沒有像一些人預計的那樣極大地惡化。但分析師認為,這體現出銀行保持著貸款高速增長的勢頭,倒不能說明他們提供的是優質貸款。

7. 打壓影子銀行、大力去槓桿難以進行

原因解析:當局內部對於中國整體槓桿率過高、影子銀行存在系統性風險等問題並沒有形成共識。當局仍在試圖通過擴大融資渠道來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儘管當局對一些金融產品的風險表示了擔憂,但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髮展債券市場和資產證券化)已是既定目標。

現狀:據央行調查統計司數據,2002年到2011年,國內社會融資額由2萬億增至12.83萬億元,而銀行信貸佔比卻由91.9%降至58%。短短數年,資金瘋狂向其他平台運動,股市、債市、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基金、PE、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等,蔚為壯觀,「影子銀行」大行其道。

8. 土地改革不太可能出現重大突破

原因解析:由於牽涉到諸多複雜問題,最有可能的阻力來自於地方當局,因為這顯然動了他們已有的蛋糕。土地改革只可能是一個漸進和長期的過程。當局會儘可能地嘗試多種形式的試點,但不會馬上實施「同地同價」原則。短期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轉變為城鎮建設用地的難度也非常大。

方向: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農村集體用地流轉、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話題不斷升溫。業界認為,在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初衷下,新一輪土地改革的核心在於打破土地二元結構限制。據媒體報道,國土部門今後工作重點之一也在於此,集體土地確權、流轉試點等工作也在各地展開。

9. 計劃生育政策可能只會微調

原因解析:儘管當局可能會允許少數地區和城市放寬「單獨」政策,但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在短期內不會像一些市場人士預期的那樣出現重大變化。對當局而言,讓現有人口更充分地就業、保障食品安全、完善社會保障才是當務之急。正如李克強總理近期在大連所說的:「中國在長期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人口多的問題」。

方向:預期未來生育政策調整可能是:先試點放開「雙獨」到「單獨」可生育二胎,然後全面放開「單獨」生育。

10. 不太可能全國大範圍內徵收房產稅

原因解析:如果當局宣布對全國範圍內相當大的存量房徵收物業稅,市場可能會將其視為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核心內容,同時此舉也會為地方當局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然而,短期內這對房地產市場來說是負面意外。

試點效果:2011年,上海、重慶兩個城市開始試點,試點之初反對聲和贊成聲都很大。而縱觀兩年多來的效果,兩個試點城市房價漲幅明顯,調控房價的作用顯然並未達到;徵收的稅額也非常低,佔一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零點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重慶2011年、2012年房產稅收入分別為9000多萬元;近2億元。這樣的數據,與財政收入比只是九牛一毛。

11. 未來十年所有重大改革措施的的路線圖或具體時間表應該不會出現

原因解析:這是中共的全體會議,主要是為改革設定基本原則和方向、而非具體細節。此外,由於三中全會是中共的會議而非當局會議,而且考慮到艱難的改革也需要一定時間來獲取政治上和民眾的支持,再加上許多問題上仍然存有較大爭議,即便就要改革什麼達成共識,對於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先後順序也仍有爭議。當局需要在未來幾年裡對各種提議進行論證和抉擇。重大改革措施的的路線圖或具體時間表就很難確定。

《大紀元》報導,十八屆三中會提到的改革問題,觸及到當局不同的部委,不同的層級,不同的派系,引發巨大的權力和利益轉移,也就必然導致不同派系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強烈爭奪以及利益集團的阻擊。

報導指出,當表面敷衍的改革無濟於事時,必然會引發真正的社會變革。那時,更多的民眾會站起來對中共說不,新的變革海嘯將會淹沒紅朝暴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