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新疆地毯的傳說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1月10日訊】新疆人喜愛地毯,他們會把地毯懸挂于廳堂之壁,或展鋪于室內、走廊等地。和田手工羊毛地毯更是新疆人的驕傲,有「東方地毯」的美譽。是新疆「三寶」(玉石 、地毯、絲綢)之一。新疆手工地毯歷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維吾爾族人民的一種的傳統文化象徵,展現了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

新疆,古稱西域,那裡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著名的牧場,牛羊為他們提供了衣食的同時,也促使了地毯的產生。在新疆地區,民間使用地毯非常普遍。在當地維吾爾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到了和田維吾爾族人家,地上、牆上、土坑上、座墊上、跪墊上,全都是和田地毯。

新疆人自古席地而坐,時至今日,那些遊牧民仍舊延續著這種習俗,即使在定居者的房子里,也將地毯鋪在炕上盤腿而坐。另外他們喜歡把毯子掛在牆上,一是為了禦寒、防潮,二是起到裝飾房間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家必備的還有拜墊,而遊牧民都少不了馬鞍毯。新疆的馬鞍毯跟西藏的馬暗毯差不多。

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鄉

新疆地毯亦稱東方式地毯,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鄉,它的主要產地有和田、喀什、庫爾勒、烏魯木齊等地,它們都是採用和田羊羊毛為原料進行織造的。

和田地毯已是和田地區人們的傳統工藝。除了工廠製作地毯外,許多家庭以戶為單位也在製作地毯。當地人有句歌謠中說:「天上有多少雲彩,和田有多少地毯」。可見和田地毯在當地的普及程度了。同時織地毯的技術也相當普及,連七八歲的娃娃也都會織地毯。

和田地毯之聞名,除了精湛的工藝之外,還和當地的和田羊有密切關係,當地的半祖毛和田羊毛,是織和田地毯的主要原料來源。這種羊毛富有彈性,具有耐拉、壓和光澤好等優點,這為和田人織各種地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歷史上和田是東西方貿易通道上的重鎮之一,受中原和西亞、歐洲文化的影響,早期的和田毯圖案風格呈多樣性,有來自中原漢、唐的藝術風格,有來自印度的佛教題材,也有來自西亞和歐洲的藝術影響,如此多樣藝術風格並存的現象一直延續到了公元10世紀。

公元16世紀以後發生了改變,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從此和田地毯的圖案多以穆斯林的新月和神燈以及花草紋和幾何紋為主,主要圖案有:石榴花、月亮花、浪花飛濺圖等。在和田地毯中也有來自中原的博古紋和花草紋的圖案。這些圖案象徵著幸福、祥和而深受新疆人的喜愛。

新疆地毯組織緻密、毯面光澤平滑,毯板挺實柔和、美觀大方、色調鮮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地方色彩,使它在國際地毯業中獨樹一幟。

新疆地毯的傳說

新疆地毯產於何時,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民間傳說和古文獻都對新疆地毯編織有較多的記錄。從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以後,新疆地毯便隨著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傳入中原,為中原地毯業的發展起了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關於新疆地毯的起源,民間傳說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古時候在和田玉龍喀什河畔,居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那克西萬老人,他起早貪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用和田羊的羊毛編織出耀眼奪目的地毯,從此,他便四處遊走傳授織毯技藝給窮人們,於是便有了「家家有織機、戶戶會織毯」的情景。等窮人們都富裕起來后,那克西萬老人卻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乘著自己織造的毯子向太陽升起的地方飛去,人們為了紀念那克西萬老人,於是供奉他為「織毯祖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