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平均壽命2.9年 道德淪陷是主因

【新唐人2013年9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顧星音綜合報導)据統計,截至2012年,日本是全球擁有「200年以上歷史的長壽企業」最多的國家,為3146家,其中更有7家的歷史已過千年。而反觀中國,超過150年曆史的老字號僅有5家。中國企業爲何如此短命,有報導指出其中端倪。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有60%的民營企業在5年内破產,85%在10年内消亡,平均壽命竟只有2.9年,營業額超過1千萬的平均壽命是7年。中關村最初創業的5000多家企業已有91.4%已經消失,其中持續經營超過5年的不到10%,8年以上的只有3%。而日本企業平均壽命30年,另外,僅有200年曆史的美國,企業平均壽命卻能有40年,百年家族企業也能達到1100家。

陸媒的這篇報道通過介紹世界最長壽的日本企業「金剛組公司」,與當下中國企業為對比,做了詳盡的分析。其中指出,日本之所以能有那麽多老字號,與他們細水長流、連綿不絕、不追求眼前利益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關係。另外,用百年時間專注于某個領域,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社會信譽,誠信經營與日本民族認真細緻的精神,也是其能夠承傳百年的秘訣。

而相對的,如今的中國企業無法長久,與企業制度化的不明確、市場環境的混亂及職業人格的不健全有很大關係。

現今的中國企業因缺乏對制度管理的系統規定,從而產生大多數企業對某個人或權威者的絕對依賴,内部環境和企業管理者的變動,甚至可以關係到整個企業的存繼。公司制度的不健全使企業缺乏自主性與延續性。

另外,中國自古以德為重,所行所為無不被儒家學説所影響。《大學》中曾提過「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的説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也曾滲透了整個社會體制。古時的儒商講究信譽與服務的質量,忠於職守,精益求精。然而,當代的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無視秩序規則,看似商機無限,實際上卻因缺乏商德而無法長久。中國保健品市場、VCD市場、白酒市場等都因太多商家只顧眼前利益忽略品質與信譽的保障而受重創。

而造成這一原因的即是,企業家缺少社會責任感與道德心的經營模式,無視社會秩序的橫衝直撞,致使企業整體陷入被淘汰的命運。引用陸媒的話就是「職業人格缺陷」,使一代草創型企業家陷入驚人相似的命運輪回。而真正要改變這一切的方法,就唯有按上述所言,成爲「儒商」,注重道德修養的經營模式,提高品質與信譽,自然就減少了風險與成本。「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也許才是經商的核心。」

日本企業多以「仁愛」、「貴和」等原則管理,因沿用了中國的「修身」——注重員工終身培訓、「齊家」——終身雇傭、「治國」——對社會負責,這三個要素,才能使企業長久發展。不少網友表示,中國「該反思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