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狂奔 陸地方政府賣地圈錢創新高

【新唐人2013年7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凱欣綜合報導)隨著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債務還債高峰來臨,以及在「錢荒」背景下,大陸卻出現了多地賣地收入井噴。日前,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306個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讓金達1.13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其中北上廣三地上半年經營性土地出讓金已超1739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的1934.92億元。

地方債務負擔日趨惡化 出現巨大財政漏洞

2013年3月25日,陸媒《工商時報》報導,針對巨大的財政漏洞,中共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透露,財政部正布署地方債的調研,按審計署統計,約11萬億元債務為基礎。

2013和2014年,中國大陸有近一半的地方債務集中到期,從而形成了金融業特別是銀行史上最嚴重的「錢荒」。

在此背景下,雖然中共當局上半年出台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但任憑百般調控,樓市熱度就是不減,「地王」頻現。

中共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收入

土地收益已經成為支撐中共地方政府最為重要的財政資金來源,地方政府的投融資強烈依賴土地收益的增減和土地市場的興衰。

2004年,中國大陸土地出讓收入為5894億元,2011年,土地出讓收入迅速上升到3.15萬億元。2001年,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比例只有 16.6%,到2010年提高到68%,2011年超過了60%,平均達到44%。土地出讓收益已經成為中共地方財力的主要支撐。

今年,中共地方政府推地力度勝於去年,土地再次成為地方政府「撈錢」的抓手。

地方政府瘋狂賣地

我愛我家數據顯示數據顯示,2013年1~6月成交的15493宗土地中,平均溢價率為14.8%,而去年上半年平均溢價率僅5.1%。

2013年上半年我國賣地收入前十名城市土地出讓金近461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754億元增長近263%。其中上海土地出讓金收入最高,達769億元,其次是北京的664億元。但就同比漲幅來看,京滬還不是最大的,杭州同比漲幅最大,為410%,廣州以 368%的同比漲幅位居第二。

廣州市國土局網站顯示,2013年上半年廣州通過招拍掛方式掛牌出讓地塊共82宗,最終有71宗成功交易,同比上漲73.17%。上半年土地出讓金收入超過330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土地出讓面積達453萬平方米。

《國際金融報》報導,6月27日,上海徐涇一地塊被上海綠地聯合福建泰坤公司以47.21億元競得,刷新上海今年以來總價「地王」紀錄。同一天,萬科和保利聯合體以53.72億元競得重慶江北區一塊「地王」。

與此同時,7月3日,京滬兩地又各出「地王」。北京夏家衚衕地塊經過62輪激烈競拍,由懋源置業摘得,總價17.7億元,剔除保障房摺合樓板價約每平方米4.1萬元,溢價率約35%。

而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一商住地塊經過323次加價,被萬科以總價48.7億元競得,樓板價每平方米21415元,溢價率達到88.6%。也就是萬科自6月以來已連續兩次競得「地王」

地王頻繁出現的背後因素

一位房地產專業人士認為,地王的頻繁出現,無疑擾亂了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房地產行業的嚴謹性。

中投顧問房地產行業研究員殷旭飛指出,「地王」頻現,是雙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地方土地財政依然明顯,經濟復甦乏力,地方經濟轉型困難,地方政府有推高土地出讓金的動力;另一方面,一線城市土地供不應求在短期內不會改變,標杆房企「天價」拿地。

殷旭飛認為,房企高價拿地,弊端很多,推高建房成本,導致房價的居高不下,民眾購房壓力必然上升。若投機過盛,則導致房產泡沫的加劇。

多位專家認為,不斷升溫的土地市場背後,固然有房地產開發企業對於布局未來市場的現實需要,但是對「土地財政」的路徑依賴,是許多地方政府「樂觀地王出現」,甚至「推波助瀾」的根本原因。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指出,「房價上漲,地價必然有升值的空間。地方政府也因為地方債的問題,需要錢來支撐財政支出。雙方推動下,『地王』頻出就不奇怪了。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在微博上分析上述現象時表示,主要原因在於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債務還債高峰來臨,以及在「錢荒」背景下,賣地收入成為各地政府最現實、最快捷的財源。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