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斌:假如兩岸官員全部對換會咋樣?

【新唐人2013年5月27日訊】與一位臺灣老闆碰在一起交談,談起了最近臺灣漁民被菲律賓公務船槍殺的事;我說臺灣當局這次很強硬,但結局估計很難收場。於是這位臺灣老闆說,臺灣的評論家像邱毅等就說臺灣當局的策略不行;好像沒有大陸高明。我說這事還真的很奇怪,總對臺灣當局挑刺的評論家卻總對大陸唱讚歌;如當年的李敖也是如此,總說臺灣當局幼稚;但卻從不說大陸的半句不是。為何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同為一個大中華;但各自對政局的評論大相徑庭呢?既然如此,那就兩岸官員全部對換;也就是說大陸的官員全部到臺灣去當相當等級的官,而臺灣的官員則到大陸來當相應等級的官;這麼一來,那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首先兩岸民主文化黨文化的水火難容,所以其當官的政治理念也就南轅北轍;雖然臺灣很中國,但它還是很現代的並同時還是很中國傳統的。而大陸的這幾十年的變化,造成文化很斷裂。如臺灣老闆把家長式模式引進大陸,結果造成大陸人很反感;從而得出臺灣管理比大陸還落後的概念。而大陸這邊在新文化的不斷撕扯中,中國傳統的價值觀被斷裂;結果臺灣人又說大陸人‘唯利是圖’。同樣大陸與臺灣的媒體也是南轅北轍,這是因為臺灣媒體是只說壞的而不說好的;結果大陸人認為臺灣太落後了。而大陸媒體卻只說好的而不說壞的,於是臺灣那些沒有來大陸的人又對大陸憧憬;因為這麼和諧的社會肯定是政治家的高明。

由於媒體不同的特點,首先就會造成了大陸官員到臺灣的不適應;會覺得臺灣怎麼那麼亂,老百姓竟然敢攻擊官員;這官員的尊嚴何在,如何能叫人充分尊重權利。如果再加上臺灣媒體對官員的監督很厲害,所以官不聊生。在臺灣,誰家裏要是當一個官是個愁死人的事。在大陸,即便有人當了村長;也就立馬神氣和顯貴了,全村都送禮;人人要去巴結。但臺灣不一樣,一旦自己被選舉當村長;首先就比較愁,全家人都得討論;家裏人多數不願意。為什麼?媒體天天盯著你,你只要幹一點壞事;就報導你,你要不幹壞事;比如你的小孩,今天上學開車去的,開什麼車立即就報。然後就看你這個車和你的收入匹不匹配。因為村長的財產是透明的,要衡量你的財產夠不夠買這個車。在臺灣,對官員的監督非常厲害,就是為了保證他廉政,保證官員系統的廉潔。所以說如果這麼對換,估計大陸的官員在臺灣一天都難適應;不說沒有公款吃喝玩樂,就這媒體就能叫大陸全部官員集體返回。

其二就是‘信訪死結’的差異,臺灣沒有‘訪民’現象是因為臺灣有太多像邱毅這樣每天等‘訪民’上門的‘人大代表’。然而大陸的人大代表卻是依靠唱讚歌唱出來的,所以李敖與邱毅在大陸不可能當上人大代表;因為他們在臺灣能夠當上人大代表,實際是他們總挑臺灣當局的刺的結果;如果他們在大陸來挑刺,估計不僅當不了人大代表;反而早就成為專政的對象了。這應該是李敖與邱毅所想像不到的兩岸差異,這就是兩岸文化的區別。

當然如果真的這麼對換,估計中國大陸對臺灣來的官員還是歡迎的;因為這些臺灣官員帶來這麼多老百姓埋藏在心裏願望,如公款吃喝玩樂就是大陸老百姓多年期盼杜絕的惡習;不談別的,就這肯定能得到大陸老百姓的歡迎。這就是雖然有著一樣的血緣,但因為有不一樣的文化;所以臺灣的官員到大陸當官能得民眾的歡迎,而大陸的官員到臺灣卻是一天也待不下去;這就是實實在在的差別。當然這也是臺灣老百姓為什麼有尊嚴,而大陸老百姓卻總是被權力踩在腳下的原因。因為權力不能干涉臺灣人的權利,所以匍匐於公權力淫威面前的只能是大陸人。

我們現在明白了,為何同為中國人卻是臺灣人受歡迎;原來是臺灣人比較善良,而且還具有真正的中華傳統觀念。如同樣是中國人的學生們,卻只有臺灣學生知道如何為人或為學;也只有臺灣學生才知道了什麼是士,什麼是君子;再看今天中國人的道德修養、教學、倫理、禮樂文化等內容,竟然早就沒有在大陸人的心中了;相反大陸人的靈魂就是升官發財,所以中國人的禮義廉恥等道德觀念只在臺灣人那裏才存在。這也只有到過臺灣的人才能體會到這一點,如臺灣幾個大城市的路名或街名都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標記。這不是道德觀的形式主義,而是堅韌的中華文化的展現。

我們現在很多人是兩岸猜想,不如真實對換;這樣才能考驗政治家的素質。如果真的這樣對換,你說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