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研究 東海水域資源多樣化

【新唐人2013年05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卞金峰桃園13日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教授李明安今天表示,東海為我國傳統重要漁場之一,漁業以扒網及中小型拖網等為主。

李明安今天在桃園龍潭渴望會館舉行的東海國際海洋科學研討會上表示,東海為亞洲三大邊緣海之一,在黑潮、台灣海峽與大陸沿岸冷水團等不同性質水團的勢力消長及相互推移下,帶來許多經濟性生物物種,為我國傳統重要漁場之一,並以具常年性湧升現象的東海南部水域最具代表性。

他說,依據西元1993年至2011年台閩地區漁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宜蘭縣、基隆市與新北市為利用此海域的主要縣市,近20年的年別漁業生產量平均分別為9萬6071、4萬8543與2萬4272公噸,漁業別有扒網、中小型拖網、鯖(魚參)圍網等,主要漁獲魚種有鯖及鎖管等。

李明安指出,此報告包含漁船的作業動態評析湧升水域附近的漁業動態及多樣化,主要漁業類別為延繩釣及單船拖網為最多,並隨著作業漁法的特性而有不同的漁業熱點,其中棒受網漁船的作業位置分布最廣泛,主要集中於台灣北部近岸及東海陸棚。

他說,扒網漁船的作業熱點分布於棉花嶼東側至200公尺等深線附近海域;而一支釣漁業的作業熱點分布基隆嶼一帶及北方三島東北側陸棚海域為主。

此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所教授李通藝報告石油探勘。他說,東海的石油探勘開始於上一世紀60年代,最早有系統的地球物理調查是由美國和東亞等國的科學家合作。

李通藝指出,根據調查,東海盆地有一系列東北往西南走向的構造高區,區隔開來其中的半地塹盆地,盆地中的沉積物,主要來自於大陸東部的河流系統,在沖繩海槽張裂以前,此區域經歷了一次擠壓事件,這事件造成東海西邊局部的構造反轉,並可能使台灣及新畿皺褶帶的構造更加明顯。

他說,探勘結果顯示,此區域的儲集層,大多為細到中粒,含長石高的河口或湖相砂岩,就生油岩來說,則主要是含有第三型的油母質;此型的油母質以產生煤和天然氣為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