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虛虛實實「中國夢」

【新唐人2013年5月12日訊】中共調子十年一變不離其宗

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前一天,用英國《金融時報》社評的話說,「北京的天空藍得出奇」,然而,此後的人大會期中,北京仍多是籠罩在霧霾之中,並持續籠罩大片國土。胡錦濤溫家寶執政十年,標榜所謂「科學發展觀」,其意義在於對單純注重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有所反思、有所改變,但現實無情地戳破了所謂「黃金十年」或「盛世」的漂亮包裝。

新領導接任,「甩開膀子幹實事」的成效尚不清楚,「夢想引領未來」已嘹亮唱響。「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搖身一變為「中國夢」。

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觀」,再到「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的調子十年一變。如今,有「愛國主義」作裝飾,鑲嵌所謂「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至少在表面看來,似乎真是要超越政治、超越於黨派了。然而,它的基本旋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看來還是萬變不離其宗。

共產黨及其政府以做夢為號召,不能不說很有些新意。不過,夢境與現實之間畢竟有距離,而領導人的智慧,可以表現在闡釋夢境,更須體現於深刻理解與把握現實。

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早期表達為富國強兵,而當時有識之士即已認識到,唯有維新變法,方可圖強。然後,從皇權帝制框架內的維新變法,到辛亥革命,又是一個飛躍,共和憲政賦予「中國夢」以時代性涵義。

習近平李克強作出忠於憲法、實施憲法的姿態,但是,民間人士將「中國夢」引伸為「憲政夢」,卻遭到中共嚴厲壓制。這種狀況看似矛盾,實際與現行憲法本身有內在聯繫。

一黨專政偽共和阻礙民族復興

中國現行憲法,對一黨專政有寬容,對共和憲政有規定。這樣一個奇妙的結合體,在實施之中,對一黨專政寬容,看似虛卻有其實,其實際權威不容置疑,而對公民權利的規定,看似實卻虛無縹緲,因其對一黨專政不利,仍為一紙空文。

民間「憲政夢」,是以民權為出發點,同時爭取修憲,去除一黨專政餘孽,使憲法走向共和。而廟堂之上,中國共產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旋律的「中國夢」,還是以一黨專政為綱,將共和憲政、公民社會禁錮在虛境之中。

一黨專政建立在國有體制之上,而國有體制借助於市場化,特別是資本化,恢復了元氣,更加壯大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蔚為奇觀,其點睛之筆即為權貴階層的順勢而起,盤踞於扭曲的市場,無所顧忌地攫取財富。於是,財富增長已是實境,而國家強大半實半虛,民眾富裕仍為虛境。

辛亥之後,歷經百年,其中「社會主義」中國已有六十多年,且基本為和平時期,但民族復興遲遲未能實現,且經濟幾度瀕臨崩潰,經濟增長代價之高全球矚目,同時,政治封閉,腐敗之風愈反愈烈,已蔓延到全社會。這表明,「社會主義」旗幟下的一黨專政,名為共和,實為偽共和,阻礙著中華民族復興。

中國特色的權貴資本主義

然而,在習近平眼裡,嚴肅批判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實踐,就是「歷史虛無主義」。在他的視野裡,談論政治改革,談論民主憲政,屬於不合時宜,意味著走「邪路」,據說,那是以「西方普世價值、西方政治制度」來「偷換概念」,「曲解」中共的改革觀念。

馬克思否定了「不斷革命」,但共產黨人不以為然,堅持實踐「不斷革命」。到上個世紀末,這些實踐紛紛失敗,列寧所謂「通常歷史順序的變化」未能成功,又變了回來。但是,中國共產黨人還是不服氣。它一面靈活退讓,接納市場經濟,一面堅持一黨專政,將國家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嫁接,構造出一個東方的權貴資本主義,它的官方名稱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當然一不做二不休。中共乾脆將那來自於西方的「普遍真理」束之高閣,將自己實踐的心得體會、宣傳口號,各種陳詞濫調,融匯貫通,加以學術化提煉包裝,加工出一種叫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一來,東方社會注重國家權力的意識形態,以一種貌似發揚西方普遍真理,實則敵視「西方普世價值」、與北方十月之風暗通款曲的形態,實現了它的與時俱進。

在胡溫任內,這一套表面功夫已經大有成效,不盡如人意的是,這一所謂「理論體系」與現實之間,實在離得太遠,「科學發展」、「和諧社會」淪為世人笑柄。於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中共新領導習近平李克強輩,面臨幹實事、說人話的嚴峻考驗。

在當今中國,若談論「中國夢」,且不求虛幻而求其實,則須正本清源,實實在在地走向共和,構建憲政,開放自由市場經濟,開放公民社會,開放政黨政治。

倘若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仍囿於一黨私利,堅持一黨專政,那麼,所謂「中國夢」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是內裡為權貴資本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層包裝而已。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